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艺术时代》2010年第五期
期刊导栏
《艺术时代》2010年第五期

符号中国
    对“中国当代艺术院”的历史陈述 文/吕澎
    现代性的悲悼剧——也谈当代艺术院的建构和使命 文/闻松
    影像真实的伦理边界 文/孙慨
    温柔的颠覆——对旧上海广告招贴画流行一时的解释 文/葛岩
    失落的理想与追问 文/鲍昆

专题·文化复兴之二
    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 文/余英时
    论中国智慧之“天人合一” 文/李泽厚
    论中国文化“质”与文化个体性 文/刘泽华
    文化复兴,能从写在下面的那些文字处开始么?——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现象学背景 文/敬文东
    中国文化复兴与社会理想的重大转向 文/郭小聪

个案·顾德新
    顾德新

本土艺术
    茅小浪:“虚无之有”乃艺术的最高原则 文/杜曦云、赵子龙
    宋鬼聿:灵魂、内省与平静 文/赵子龙、李国华
    王俊:回到内心才是可靠的 文/李国华、赵子龙
    艺术笔记(摘录) 文/王俊

人物
    高士明:“当代”是一片流沙 文/李国华、赵子龙
    杭间:艺术的身后还有其他 文/赵子龙、李国华

国际艺术
    古兰穆罕默德·谢克:梦想耦合现实的地方 文/加亚特里·辛哈
    Shamiana:传说的斗篷 文/吉塔·卡普尔
    尼丽玛·谢克的绘画 文/玛拉·玛尔瓦

展评
    张羽:《指印》——文化的重构与心灵的撞击 文/李国华
    关于“弥漫的指印” 文/张羽
    现实采样与意义质询——王劲松影像新作 文/杜曦云
    “上帝之眼”——关于王劲松的近作 文/吴鸿
    严善錞的抽象风景:生秀的诗意 文/夏可君
    有一类艺术家是自然醒的 文/毕飞宇
     “中国表现”:本土经验与中国气质 文/赵子龙

诗与思
    海子:清澄之美 文/张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