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历史沉思中的复兴使命
历史沉思中的复兴使命
作者:张晴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9-29

十九世纪的西方国家与中华帝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接触和碰撞,然而西方力量蒸蒸日上,中国却陷入混沌不明,在几番浮沉中艰苦地摆脱封闭落后,力求重生与复兴。

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今天,当中国人回顾自身的历史,除了翻阅前辈的血泪记录之外,亦可作为中国人对照的西方人的历史描绘。在西方力量走向巅峰的过程中,诸如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的知名大众刊物均大幅地报导中国事物。在照相印刷技术未臻成熟的年代,新闻图像主要是透过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刻版画的方式呈现。一方面,西方画刊偏袒本国,对中国人的偏见显而易见;另一方面,他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努力抱持肯定,对辛亥革命表现了同情的一面。

《旧唐书》说“当局称迷,傍观见审”。近代中国从满清走到共和,从共和走到今天,中国史家的言论已经浩如烟海。在此辛亥百年之际,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似乎也应该关注一下“旁观者”的言论,借“外人”的眼去审视这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看,从大航海时期的探险者起,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最早的时候以《马可波罗游记》那样的文字形式为主,间或辅以充满想象力但是夸张失实的插图。后来图像的比重日益超过文字,并且影像的内容更趋于真实。西洋画刊对中国的关注主要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无论欧洲还是美国的画刊,都会对中国发生的事情以大版面进行介绍,如今重新观看这些数据,别有一番滋味。

1842年英国人赫伯特·英格拉姆(Herbert Ingram, 1811-1860)在伦敦创办了一家名为《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的杂志,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开创了以图画为主体形式来介绍世界的先河。杂志的内容包括对英国及国际上重大事件的跟踪报导,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成果,娱乐演艺方面的信息,甚至最新的服装款式。

十九世纪的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遍及全球的商业利益,诞生于此时的《伦敦新闻画报》,从创刊之日起,就注重报导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与本国相关或参与的事件——尽管由于通信和印刷技术的限制,它所报导的“新闻”至少都是几个星期以前的事了。1842年该刊创刊时,正值第一次鸦片结束后《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来说这是向列强妥协的条约时代的开始,对英国来说则是一场重大的胜利。《伦敦新闻画报》报导了这一事件,陆续刊登了道光皇帝的肖像(画家凭想象绘制)、广州的防御工事、条约口岸的城市风光等多幅插画,此后如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也都有大量报导。在这些重大事件之外,中国的风俗民情、自然风光也通过插画的形式介绍给西方的读者。

从1842年创刊到二十世纪初年,也就是照片可以清晰并廉价地印制到纸上之前,版画是《伦敦新闻画报》刊登新闻图片的主要方式。1895年以前,主要采用以线条疏密表现明暗的密线木刻版画,之后色彩丰富的石版画一度成为主流。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刊印,作为一份新闻画报,它向读者传递的信息始终丰富,而承载这些信息的图画,因技术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西方与中国相互了解的加深,变得越来越精确。对比早期插画里中国人的形象和后期对中国官员容貌精准的刻划,这种进步清晰可见。如果抛开这些版画的内容来审视,这些画刊无疑又是精美的美术品,有的原作是速写,有的是水彩(粉),有的是油画,再通过木刻版画或石印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里面也可以看到西方实用美术的发展进程。

在《伦敦新闻画报》出版发行的161年里,世界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世界的格局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记录者,《伦敦新闻画报》一直在捕捉那些终将成为历史的场景和事件,将这些当时的新闻、将来的历史,通过图画的方式拓印下来。虽然在通信与传媒的发展中,一份杂志所能提供的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但在它充满开创性的十九世纪中后期,在图像尚未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年代,它藉由图画提供的视角,就显得独到而珍贵了。

秦风先生很早就发现了这些画报的珍贵之处,并经过长年收藏已所藏颇丰,除了《伦敦新闻画报》,这次展出还有他收藏的英国的《Illustrated Times》、《The Graphic》;法国的《Le Monde Illustré》、《L’Univers Illustré》、《Le Petit Journal: Supplément Illustré》、《L’Illustration》、《Le Petit Parisien: Supplément Littéraire Illustré》;美国的《Harper’s Weekly》;荷兰的《Gedenkboek Van Belangrijke Gebeurtenissen》等等。

此际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这项展览不仅带给我们视觉的飨宴,更提供了宽广的历史沉思空间。这一张张细致生动的绘图犹如近代中国的反光镜,让中国人回溯当年西方人的目光。对照一百年前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的历史图像,我们得以进一步理解孙中山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主张,提倡“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民之需要”的理念;进一步发掘孙中山以实业化为中心,以民主政治为杠杆,以科学、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必要条件,设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蓝图,对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考和借鉴;也更加肯定了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迈向民族复兴之路的神圣使命与艰苦奋斗!

关键字:复兴使命,上海美术馆,辛亥百年,版画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