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邂逅草间弥生——中国能给世界幸福吗?
邂逅草间弥生——中国能给世界幸福吗?
作者:朱其    来源:朱其博客    日期:2010-07-24

 “希望中国能给世界带来幸福!”这是七月中旬一个接受采访的日本艺术家最后说的话。七天以后我第一次踏进上海世博会,为我们策划的中日版画展察看场地。世博会现场比我想象的要好,它就像一个临时乌托邦,感觉一个人类大同的未来社会在这儿已经“临时”实现,或者已经变为一个“公园化”的景观。

世博会的临时景观也许超越了东京,即使日本的经济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低迷,但中国的大城市要赶上东京,还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艺术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与日本战后艺术相比,中国事实上还没有真正超越日本从1945年到1980年代的当代文学和艺术,文学如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电影如大岛渚、寺山修司,摄影如荒木经惟,当代艺术也想不出哪个中国艺术家越过了草间弥生、小野洋子两位国际级的女性。

从十九世纪末冈苍天心的东方美学、横山大观等人的日本画,一直到八十年代的“物派”和九十年代村上隆、内良美智等人的“卡通绘画”,从儒道释传统到全球资本主义的亚洲都市及动漫文化背景,东亚艺术如何回应西方艺术所能设想出的思想方法和语言形式,几乎都是日本提前二、三十年先行一步,然后是韩国提前十年跟进,最后是中国如影随形。有些是我们受启发主动仿效的,如丰子恺、傅抱石、潘天寿、庞薰琹都有近代日本画的影子;有些是我们并不知道日本已先行一步,但是凭本能搞出来的作品,其模式人家早就弄过了。

日本之行最令人期待的部分是采访草间弥生。草间弥生的经历和艺术具有传奇色彩,她从小患有精神分裂症,艺术是她治疗自己的一种方式。她是战后日本去纽约最出色的国际艺术家之一,并成为纽约前卫艺术的一员。她和小野洋子完全颠覆了日本传统女性的定义。她们在纽约参与反战、乱交、狂热的身体表演、铭心刻骨的异国恋、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女性主义装置、写作诗歌和小说、拍摄自传电影。但日本社会过去三十年很少知道草间弥生的传奇,直到五、六年前,她创造的风格使其在七十五岁高龄突然暴得大名。为了舒缓晚年的神经紧张和病症,草间弥生每天坚持画一种红黄对比色背景上的圆点图案,这种图案风格又被用到造型类似南瓜的雕塑上,成为著名的草间弥生风格。

十一日到达东京,与草间弥生的会见被一再推迟。因为八十多岁的高龄及其间歇性的精神分裂症,她要经常去医院复诊。本来约定在十三日去她寓所,但又被通知改在十四日。十四日如约到她位于东京的一栋三层小楼,她又去了医院。草间为了方便就医,专门购置了邻近医院的这栋楼。我们在工作室等了三个小时,终于草间回来了。草间弥生的一切十分仪式化,她穿者一件密集排列的类似中国古代圆铜钱图案的红色袍子,一双神经质的大圆眼看人十分犀利。在接受采访拍照前,她要求先等一会,她的助手帮她化妆,接着她正式出场。

考虑到草间身体不适,我们三个采访者决定每人只问二个问题。去年纽约古根海姆的大型文献展《第三思想》重新解释了美国战后前卫艺术与亚洲影响的关系,其中不少论文提到草间弥生等日本艺术家对美国当代艺术的贡献。我问草间,美国当代艺术的观念是否受到亚洲传统的影响,比如日本禅宗和中国书法水墨画,但草间说,这些问题她以前都回答过了,详细资料可以跟她助手拿;我有些气馁,接着又问,她在美国呆了多年之后重回日本,对日本有什么感受,草间干净利落的说:“日本很落后”,我们全听得闷了;接下来没等我们再问,草间老太太开始主动发言,内容更让人惊讶,她的话题突然转向政治,她说,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韩国到来很多不幸,她要代表日本人民向中国道歉。草间的“反军国主义”论让在场的另一个日本女批评家和草间的经纪人十分尴尬,经纪人告诉她这些问题不宜说得太多,还是应集中在艺术问题。草间似乎很听经纪人的话,突然又像个小孩被老师批评过似的,很乖地刹车了。

我最后问草间,为何晚年作品一反以前的叛逆作风,形式上变得非常漂亮;草间如是说,希望自己的艺术能给大家带来幸福。草间的晚年作品回到一种单纯的境界,她使用的红或黄的底色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高纯度原色,让人看着有一种吸毒似的快感,想扑到这种颜色中去,这种色调也惟有草间的神经特质才能体味,她的精神病症及其自杀故事对其艺术和传说都起到一种神奇的作用。老太太的眼神咋看锐利逼人,说话基本上低着头自说自话,偶尔会突然抬头神经质的看人一眼,但跟人对眼几秒后,又会像少女般害羞地低下头。这时老太太非常可爱。

在夜幕下回去的地铁上,我不由联想八、九十年代去西方的陈丹青、蔡国强、徐冰一代人。草间弥生那一代到美国,正赶上美国艺术从波普艺术到激浪派的全盛时期,波希米亚及其叛逆的生活方式是那一代艺术家的主体性,每一个艺术家都活得很像艺术家。美国当代艺术从八十年代开始制度化,有才华的艺术家直接跟基金会、美术馆和双年展发生关系,艺术家的计划和作品都被资本买断,艺术的资金和物质基础获得了保证,但付出的代价是不再有多姿多彩的艺术家生活和主体性,每个人更像是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一个精明的艺术企业家或高级经理人。

同草间弥生、小野洋子在五、六十年代纽约相比,八十年代赴美的中国艺术家基本上没有什么传奇故事,也许他们认识一些美国大师,但他们没有跟这些人一起成长的经历,因为美国艺术最富传奇色彩的“玩”生活的时期在他们踏上美国之前就彻底终结。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七、八年短暂的圆明园、东村和宋庄的波希米亚时期,现在也开始制度化了。艺术家越来越少,艺术企业家越来越多,大多数是在营销自己和作品,而不是寻求艺术家的本质。

关键字:朱其,草间弥生,物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