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从现代材料艺术到当代艺术
从现代材料艺术到当代艺术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    日期:2009-11-09

1986年9月,万曼壁挂工作室在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成立。从那时起,到后来转为环境艺术系“万曼壁挂研究所”,再到雕塑系第五工作室;这个学科二十多年的的发展印证了它是如何从现代材料艺术、现代装饰艺术走向当代艺术的学术转型的历史过程。

万曼壁挂工作室从它成立之日起,就相当引入注目。在那样一个风云激荡,求新求变的年代,人们的眼球曾经有相当一部分被这种新颖、奇特的形式所吸引。“壁挂”、“软雕塑”、“纤维艺术”,这些在当时都是新词,在当时美术学院的视线中,它是一道独特的景观。

正因为壁挂这种“泊来的”特殊身份,加上这种艺术形式正好契合了上个世纪80年代“形式革命”的需要,所以,“壁挂”、“软雕塑”因为它的种种特质,决定了它当时处在形式探索的前沿位置上。

在人们的记忆中,当年中国学院图书馆大堂,曾高悬着施慧、朱伟创作的《寿》;谷文达创作的《静、则、生、灵》,这是中国美院参加被誉为壁挂艺术的“奥林匹克”——洛桑第十三届国际现代壁挂双年展的获奖作品。它曾经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中国壁挂艺术的经典。就视觉效果而言,它们走出了工艺美术,成为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从而在中国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

比起平面的壁画和装饰画,它们有立体感、空间感,有绘画艺术难以比拟的纤维材料的视觉效果;比起传统硬质材料的雕塑,它们在建筑空间中呈现出柔和、温暖的感觉,又能和和建筑的材料、色彩产生对比和互补,从而共融共生。

检索纤维艺术在中国美院的发展、演化的历史,我们发现它是近三十年来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特殊个案,从某种程度讲,它在当代中国文化中具有标本的意义。它的发展过程,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某些共同性的问题;它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家是如何接纳、学习、消化一个外来的艺术样式,同时,又是如何站在中国问题的立场,对它进行改造,革新,从而为我所用的历史过程。

1980年代,当万曼壁挂工作室和浙江地毯厂合作成立研究所,进行创作的时候,在它的编织现场,它独特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显然就和当时学院其它的艺术创作迥然有异,它明显带有某种手工业生产、以及民间编织的意味。

当然,究其根源来说,无论中外,编织艺术都曾经是它们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编织也都不同民族都共同有过的重要传统。所以,纤维艺术在早期,与工艺美术结合,与民间手工编织结合,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然而,这些究竟不是当时纤维艺术引入中国所要解决的问题。它更重要的使命是,纤维艺术、壁挂艺术是国际著名艺术家万曼先生倡导并引入中国来的一种现代艺术的形式,以及在这种形式的背后所附着的一套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观和材料观。

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出现,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在当时的针对性,还不仅仅是要在学院引入编织的样式,引入古老的民间传统;它更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材料变革和造型方式的变革,改变当时学院艺术封闭、僵化的状态,丰富中国艺术的语言形态,推动中国艺术革新创造的步伐,并推动中国现代艺术走向开放,走向国际。

现代纤维艺术在当时中国所具有的先锋性、实验性、非商业性的特点;重点体现为它在艺术材料探索和运用上的多样性和宽泛性;正是这些使它在当时中国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80年代的的“软雕塑”作品展示中,出现了将棉、麻材料与竹、木材料相组合的作品;也出现了将纤维艺术与硬质的陶瓷艺术相组合的作品……这些作品都让人耳目一新。

在进行了一些年的材料和造型的探索,尝试了将壁挂、纤维艺术引入到空间装饰中,引入到建筑装饰中,引入到环境艺术中……并取得了多方面的创作成就之后,中国美院的纤维艺术又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型,这个转型是在原隶属于环境艺术系的“万曼壁挂工作室”转到雕塑系,成立第五工作室之后完成的。

在这个转型中,施慧教授带领第五工作室的师生,将纤维和空间艺术转化为了当代艺术的方式,它不仅在当代艺术的总体性的格局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同时也从当代艺术材料学的角度,为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的这种多维性、多向度的学术姿态,为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生气和活力。

在继续坚持材料实验的基础上,他们拓展了材料的范围,不再局限于纤维材料,而是立足于当代文化的立场和问题意识来选择各种合适的材料,他们将材料(物质)、人(生活感受和身体感受)、观念(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探讨作品和现实世界的对应和诠释关系,表达创作着的人文关怀和批判立场,这是现代材料艺术的当代升华。

这种升华使他们的作品摆脱了视觉审美、装饰审美,而是面对当代社会的问题,体现了社会性、生活化、观念化的立场,这是第五工作室与“壁挂”艺术时代的最大不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他们的作品已经转向为当代艺术。

比较起雕塑艺术(指三维塑造的雕塑艺术),第五工作室的作品也是空间的,也可以是公共性的,但是比较而言,他们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最突出的有两点:其一是个人化,其二是体验性。

个人化是指,由于他们作品的材料更加多样,形式更无拘束,所以,他们的作品更加个人、更加独特,更少统一性的形式和技术的规范,所以更能表达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观念和生活内容。

体验性一方面表现为个人化的生活体验。这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更加生活化,他们的材料常常不那么“正式”,甚至不那么“正经”,所以更易于将观众带入到一种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中,因此更有细致、细腻、私密、感性化的特点。

体验性的另一方面是身体体验。这是因为他们作品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身体性的,更容易唤起身体上的亲近感、触摸感、温度感、拒斥感、或者恐惧感。调动观众的身体体验是他们创作的一个普遍特点,他们总是近距离的,轻松委婉地向人们展示他们的作品,唤起人们的身体感受,所以他们的作品常常容易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气场。

当代艺术面对现实社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人的问题,只是它在观念、角度、方法上与过去有了不同。当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消费的关系,人与媒介的关系,人与视觉图像的关系等等都可以在第五工作室的创作中寻找到它们的踪迹,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已经看到了艺术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应对和揭示敏感和机智。而只有建立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上,这个学科才会在它的未来发展中,更加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关键字:现代材料艺术,当代艺术,万曼,壁挂,软雕塑,纤维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