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氛围
交流机会
十分良好
姜永杰是2004年10月到的宋庄。离家的时候借了老婆3000块钱。到12月底的时候,他手里只剩了50块钱,“如果我想回家,就只有走路回去了。”就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一个朋友给他带来了一个韩国客户。那个韩国人一下子买走了他手里40多幅画的一半,虽然只有几千块钱,但已经足够让他大喘一口气了。
姜永杰说,那时候,他每周都要背着画到潘家园市场去卖画,那里是酒吧和写字楼聚集区,对于小幅画有很大的需求。就这样一步步走了过来。到现在不仅已经举办了多次联展、个展,瑞士银行的老板还收藏了他的作品。“从去年开始吧,感觉生活改善了。”姜永杰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坦露着真诚的笑容。他在南街47号买了100多平方米的院子,成立了“杰艺术工作室”。而他刚到宋庄的时候,租的房子仅仅有六平方米。
说起他来宋庄的原因,除了生活成本低外,姜永杰给出了这样一个理由。“感觉宋庄是一个大学校,在这里的生活很苦很开心。”他说,他很推崇栗宪庭的一句话:艺术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宋庄市场机会多,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没人排斥你,每一个人都欢迎你。同行之间不但可以相互交流,大家还相互帮助,非常团结,知道哪个人生活困难了,艺术家甚至村民都会捐款。”
态度宽容政策宽松
事实上,在宋庄逐渐取代圆明园艺术村之后,1995年前后,小堡村也曾经被要求清理住在村里的艺术家,但时任小堡村村委书记的农民崔大柏,却以现在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的睿智,“婉言谢绝”,并在后来宋庄成为艺术家聚集地的历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艺术家们都认为,当初的崔大柏只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既然有艺术家肯来投资,那我为什么还要把他们赶走呢?
李学来告诉记者,在1997年的通州区委一间办公室里,九个局长曾经给崔大柏开会,要求他写保证书,保证艺术家们不闹事。“10年之后,还是那个办公室,还是九个局长,还是给崔大柏开会,但他们问他要什么政策支持。”
随着艺术家越来越多,宋庄名气越来越大,地价也水涨船高,于是,一场土地之争开始了。包括方力钧在内的多位艺术家均被原房主告上法庭,要求判令原来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很多艺术家最终被判败诉。
只有小堡村例外。李学来说,针对这种情况,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如果村民非要要房子,“那我们就另外给他弄一亩,这是最好的办法。”而那些在外村打输了官司的艺术家,小堡村还免费给他们提供工作室,而一位东北的画家癌症去世后,政府还给了画家家属10万元丧葬费。“别人不要的,我们全要。现在海淀区就很后悔当初把圆明园那些艺术家都轰出去了。”到目前为止,宋庄对进驻宋庄的艺术家们一直保持的宽容态度,这让他们感到安心。同样买了土地盖了高大的工作室的赵德伟就说,“虽然政策会变,但我认为我们不会被赶出宋庄去。”
是走是留各有理由
青岛的城市历史注定了当代艺术在青岛的萌芽和发展。虽然有很多艺术家已经“背井离乡”,到宋庄去寻找艺术的热土,但也有很多艺术家选择了留在家乡。然而,随着出走人群的逐渐增加,随着青岛人在宋庄的不断成功,许多人陷入是走是留的困惑。
[先行者]
王音:有机会请来宋庄
用网友大漠的话说,“从圆明园到宋庄,王音都是一个先行者,是一个旗手,也都是一个领略了风骚、制造着风骚的人物”。
从9中毕业之后,王音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毕业之后,王音就由绘画爱好者成为一个职业画家。现在,王音已经成为国内最炙手可热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大拍价达到了800万元人民币。
虽然只是在中学时期参加过青岛的艺术活动,但王音始终关注着青岛的当代艺术发展。此次《游走·青岛群落地图》展之所以能在宋庄艺术节上占得一席之地,主要也是由于他的幕后推动。
对于是否应该“去宋庄”的问题,王音直言,他持赞成态度。“还是那句话,有机会就来宋庄。”但是,王音随即又泼了一盆凉水。“很多人在来宋庄之前,他们很努力,很真诚,但普遍的问题就是积累不够。这个积累是全方位的积累,包括作品、联展、个展等等。”
而对于如果艺术家集体出走,王音认为,“艺术只有活跃起来,才会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青岛出来的人多了,闯出名堂的人多了,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当里来,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出走派]
赵德伟:青岛只卖了四幅画
赵德伟是青岛当代艺术家中一个标志性人物。二十多年前他和姜永杰、梁克刚等曾经在天主教堂广场组织了颇具影响的“露天画展”。“那时候,每周六我们都要举行一次画展,原打算坚持10年,除了工作、画画,还有琐碎复杂的组织工作,我当时都感觉要累死了。但是,”赵德伟话锋一转,“我都准备好了被累死,假如我的死可以唤醒大家的觉醒也值了。”他自然没有被累死,因为“露天画展”很快被取缔了。
上世纪80年代的赵德伟充满了激情和梦想,赵德伟和他身边同样热爱艺术的朋友组织沙龙、开办论坛、举办画展……“但最后的结局对我的打击很大,感觉艺术这条路似乎走不通了。2004年,朋友建议去北京。我想,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再不去就没有什么机会了。”于是,赵德伟毅然卖掉了青岛的房子,投奔宋庄。即使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做得像他这样决绝。
赵德伟的出走固然有现实的原因,但他同时强调,“我对自己画的东西很自信,但一直得不到认可,我不甘心。我需要找一个平台。”赵德伟说,在2004年离开青岛之前,他总共只卖出了4幅画,“直到现在我都能记得那些画的名字,都卖给了谁。”
[留守派]
尤良诚:创作不分地域
采访尤良诚的时候已经是《游走·青岛群落地图》展开幕当天的深夜。参展的青岛籍艺术家们聚集在他们在小堡村的“据点”——骨头馆,围坐在临街而设的餐桌上,喝啤酒,啃骨头。
作为跟赵德伟、姜永杰等一起经历过“露天画展”的艺术家来说,尤良诚多年来始终坚持在青岛创作,即使在见识了诸多同乡和同行的成功之后,他依然选择坚持着“留守”的态度。或许他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奋斗在青岛本土的艺术家们的心声。“从创作上讲,我不会离开青岛。艺术创作是不分地域的。如果有人说在青岛没有创造力,那是在找借口。一个内地的画家和一个海边的画家都能画大海,但内地画家的大海和海边画家的大海绝对不是一个感觉!”
尤良诚坚持的是创作上的留守,对于走出去交流,他举双手赞成。“一定要走出去,跟外界交流,多看人家的展览,有机会也要出去办展览。走出去既是学习、开拓眼界的机会,也是了解市场的机会。”
宋庄之惑短时间内不会有确切的答案。但随着宋庄群落里青岛人的日益壮大,相信青岛将有机会涌现出更多的、更知名的艺术家。这是我们这座城市当代艺术的希望,而我们更热切地期盼着伴随着多个青岛文化产业园区的建成,有更多当代艺术家可以在本土安身立命,创造出与在宋庄一样的艺术辉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