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英式策略”:英国当代艺术产业报告
“英式策略”:英国当代艺术产业报告
作者:吴介祥    来源:    日期:2010-07-07

英国艺术市场在世界艺术交易上,值与量都举足轻重。交易额占世界艺术古董交易的26%,占欧洲之首,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英国的文化媒体与体育部门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 Sport,DCMS) 调查报告Market Tracking International (MTI),公布全英国的创意产业产值为三十四亿六千七百万英镑。法国项目类似的产业调查只有二十一亿一千五百万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法国境内艺术古董交易的商家数量比英国多,但英国的受雇人数比法国多。英国的艺术及古董市场的总价值估计约为四十二亿英镑,艺术与古董各占一半。全境约有9500个艺术经纪人和750家拍卖公司,全职的员工总共约28.000人,兼职者则有9,000人。从事视觉艺术创作及设计方面的人数估计有148,700人,而根据艺术家信息公司 (The Artists Information Company) 的数据,从事视觉艺术创作者可能介于六万至九万人,绝大部分是自雇。根据英国视觉及画廊协会的统计则有45,000专职艺术家。这种产业格局,有一部分要归因于苏富比与佳士得的两家独占世界拍卖经济鳌头的经营规模。英国从视觉艺术产业所得到的税收共有四亿二千六百万英镑,其中受雇员工纳税有一亿三千万、公司营业税收入一亿九千三百万,以及一千零四百万的加值营业税。

艺术家收入

英国的艺术市场与美术馆收藏有相依的关系,完整的收藏体系能鼓励与满足社会大众对艺术的需求,健全的艺术市场机制则是艺术家获得收入的保障。苏格兰艺术委员会针对艺术家收入调查显示,苏格兰的视觉艺术家平均年收入少于一万英镑。70%的视觉艺术家年收入少于五千英镑,而只有7%的视觉艺术家超过二万英镑。55%的视觉艺术家必须靠兼职维生。

全英国的艺术家收入都与苏格兰艺术家的情形类似,与英国平均收入相比,艺术家收入皆偏低,或不能以艺术创作维生。英国艺术委员会希望让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家一样,享有双向的身分(dual status),一方面让他们能成为国家健保制度的雇员,一方面算成自雇员工,前者让他们享有健保后者能让他们可以减税。关于艺术家与画廊的关系,艺术家与画廊通常是五五分帐,偶尔有**者。艺术家很少从画廊取得收据,获得真实到画廊操作的方式,特别是无从知道对自己的作品实际上以何种价位卖出,有可能被欺骗。然而以法规要求画廊作业的透明化的要求,可能造成过度规范。最好的方式,应是由协会或委员会等机构做出一套签约要点,作为参考资料,让艺术家在与画廊签约之前,能注意自己的利益与权益。目前有一份值得参考的要点是由艺术家信息公司 (a-n Artists Information Company) 制作的「视觉艺术家实务要点」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Visual Arts),艺术家团体希望政府的艺术辅导政策能根据这些要点,让保护艺术家的措施具有法律约束力。

受到欧体的规范,2006年开始,英国就要和欧陆一样,必须履行「艺术品转售权利金条款」。在英国境内,艺术作品的每次交易,都还要再付最高4%的权利金给艺术家(其它国家为最高5%)。这个措施究竟能让多少艺术家获得实质的帮助,其实很难估计。反对者提出的议论为,这样只帮本来就最有钱的艺术家增加收入,从公平角度来看于事无补。统合这笔权利金收入的是设计与艺术家著作权会(Design and Artists’ Copyright Society, DACS),但是通常10%到25%的权利金进帐会变成行政工作的开支,艺术家得到的权利金又少了几成。

英国付给艺术家的权利金是从2006年开始,但是付给已故艺术家继承人的规定到2010甚至2012年才会实施。届时艺术交易,特别是拍卖公司需要针对新法做调整,拍卖市场中80%是已故创作者的作品。成交价位很高的交易会有惊人的权利金责任,这有可能使最好的作品交易自此离开英国市场,到美国或瑞士去。艺术品转售权利金应该从什么价位开始算、对哪种价位的交易、或是对不同规模的经纪人有何冲击,都还无具体的数据。英国艺术市场联盟 (Britsh Art Market Federation, BAMF) 希望英国政府虽然迁就欧盟而执行艺术家再卖分享权,但以减少加值营业税的措施减少艺术产业的冲击。

公共部门艺术赞助措施

全英国主持艺术补助经费的分配的,是英格兰、苏格兰、韦尔斯、北爱尔兰四个艺术委员会,这些机构负责分配乐透公益彩券所得的支配。公共部门对艺术家生活的辅助,主要有让从事创作的艺术家有足够的展览机会、购买尚未被画廊代理但有潜力的艺术家、聘用艺术家为小区的教育人士。长远来说,学校及小区教育里的艺文教育,是长期培养公民对文艺的需求与鉴赏能力,这种需求也会呈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上。而短期的目标则是充实公共机构与美术馆的收藏。

英国公共部门从2004年十一月开始以直接补助的方式介入艺术市场,也就是英国艺术委员会 (Art Council England) 透过「拥有艺术 (Own Art)」的计划,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个人购买二千英镑以上的艺术作品。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扩充民间的艺术收藏量,苏格兰艺术委员会(Scottish Arts Council)也加入这个计划。同时进行的还有艺术保存院(Institute of Conservation)提供的艺术品维修资源。列入购买名单的有250家画廊,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于2005年六月将贷出二十五万英镑。公家机构及美术馆购买还在创作的艺术家的作品,常是通过英国当代艺术会 (Contemporary Art Society),这个机构已经为英国社会留下许多重要的收藏品。近二十年来,国家美术馆泰德 (Tate) 的收藏实力已经消退很多,以减税方式鼓励收藏家提供他们的收藏品让公众参观,将是必然的政策趋势。

英国视觉产业规模

全英国视觉艺术产业合计有1170个有艺术交易活动的据点,包括开放式画室、拍卖公司、博览会、非营利和公共艺廊,在伦敦的就有439家,占43%。而若以当代艺术的交易的机构比例来看,交易就更集中在伦敦。伦敦的许多重要的画廊都是家族经营的,如Gimpel Fils、Annely Juda等,前者的艺廊事业甚至起于十九世纪。全球营利最好的当代艺术画廊也集中在伦敦,如Lisson Gallery、White Cube、Victoria Miro、Gagosian等。从艺术家与画廊生态来看,似乎每一代的艺术家都会符合于他们方向的画廊出现,画廊很少能以不变应万变地经营不同世代的艺术家。

关键字:当代艺术,收入,产业,模式,赞助,政策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