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新闻 > 白立方画廊香港与南伦敦的新据点
白立方画廊香港与南伦敦的新据点
作者:    来源:《典藏》    日期:2011-12-30

今年10月斐列兹艺术博览会(Frieze Art Fair)期间,伦敦艺廊界龙头之一的白立方艺廊(White Cube Gallery),在伦敦南边的伯蒙西(Bermondsey)开设了一个新的分部,成为白立方继哈克斯坦(Hoxton)与梅森广场(Mason’s Yard)之后,在伦敦的第叁个展览据点。

克劳斯(Kitty Kraus)的装置作品于“白立方之内”系列展。 Photo by Ben Westoby Courtesy of White Cube © Kitty Kraus这个佔地超过2,000坪(58,000平方英呎)、近乎美术馆等级的新展览空间,是一间1970年代兴建的现代风格仓库建筑,最初是一个派报中心,15年前变成白立方艺廊的库房。如今,在建筑师尼尔(Casper Mueller Kneer)重新设计后,成为极简低限的展示空间,分为南北两展区,前者供主要的策画展使用,首档推出“结构与缺席”(Structure & Absence),后者则由叁个小展场构成,配合新推出的“白立方之内”(Inside the White Cube)系列,主打未曾在白立方展出的新锐创作者。除主要展场之外,空间还包括了私人观览室、60人座的演讲厅、摄影工作室、书店与仓库等。规模之大,不仅是英国商业艺廊之最,在欧洲其他地方恐怕也很难找到相以匹敌的例子。

白立方艺廊伯蒙西分部“结构与缺席”展出现场。 Photo by Ben Westoby Courtesy of White Cube © the artists泰晤士河以南一向不是伦敦画廊业者热衷的区域,虽然泰德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及南岸艺术中心(Southbank Centre)等构成了河岸艺文廊带,但如果离开河岸,除了南伦敦画廊(South London Gallery)所在的佩克汉(Peckham)一带,因为租金便宜,近两、叁年吸引了不少年轻艺术家进驻而有些当代艺术场景之外,其他区域仍显得相对贫瘠。白立方如今在此进驻,媒体也很捧场,英国“Artinfo”网站大方预言这个新艺术地标,未来将与邻近的泰德现代美术馆、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等连成一气,把伯蒙西拉抬至继梅菲尔(Mayfire)及东区(East End)之后,伦敦下一个艺术重镇。

库尔斯(Mary Corse) 的作品于“白立方之内”系列展。 Photo by Ben Westoby  Courtesy of White Cube © Mary Corse2000年,当白立方艺廊移至哈克斯坦时,伦敦东区仍是个租金低廉、治安不佳的地方,十年后已变成潮流小店、酒吧、咖啡馆林立,地价昂贵的时髦区域。白立方在入驻伯蒙西之后,该区的仕绅化进程也是可预期的。当地塬本的艺术社群,对于这个资本雄厚的新邻居,倒是有些冷眼旁观。“特易购(Tesco)大卖场入主小村庄了。”玻璃柜艺廊(Vitrine Gallery)负责人打趣地说。

对于伯蒙西分部的开设,白立方的负责人乔普林(Jay Jopling)认为“不仅是为艺廊自身歷史写下新页,也是对于伦敦作为创意重镇实力的一记宣告。”展览总监马洛(Tim Marlow)在10月接受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採访时,则表示:“当我们可以提供更有趣的、更多样的展览空间,就能吸引更多让人兴奋的艺术家来合作”。对于这么大的空间是否能长久稳当的运作,马洛显得很有信心,他认为伦敦始终是艺术家发表作品的首要舞台,不愁没有好的创作者;但这也不意味着就是大开方便之门,“我们不会为了凑数,就胡乱抓艺术家来展”,马洛说,“我们的艺术家如果每叁年要有超过一次以上的个展机会,依旧会是一件很拚的事。”

有人对于白立方选择在伦敦新增据点而非进军纽约有些疑问,对此马洛回应道:“外国艺廊进军纽约的成功案例并不多。我并不是在拒绝什么,但我们一直跟纽约的艺廊有结盟关係,我不太确定我们为何要去纽约。伦敦在欧洲是具领导地位的艺术重镇,跟纽约旗鼓相当。”

倒是近几个月来,伦敦艺廊界普遍感受到纽约超级艺廊来势汹汹。除了佩斯艺廊(The Pace Gallery)已在10月于伦敦梅菲尔区设立办公室,準备明年开设分馆外;在斐列兹艺术博览会中沸沸扬扬的传闻则是纽约左纳艺廊(David Zwirner Gallery)也準备前进伦敦设分馆。画廊界普遍认为,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白立方伯蒙西分部的开设。

事实上,白立方在今年中就充分展现它扩张版图的企图。今年7月,白立方已宣布将开设香港分部,地点已确定在中环的“干诺道中50号”商业大厦内一处佔地六公尺挑高的店面,预计明年初正式开幕。

作为第一个海外据点,白立方瞄準的自然是新兴崛起的亚洲藏家。中国在去年的艺术市场规模已超越英国,跻身全球第二大,佔全球艺术市场成交总值的23%。但为何选择香港?马洛表示,一方面是因为香港之于中国市场的通关口角色,更重要的,则是看到了香港艺术市场近年来的显着成长。

据艺术顾问公司“ArtTactic”的统计,去年香港艺术拍场的成交总值,较2009年成长了122个百分点;而香港佳士德(Christie’s)在今年7月时也表示,其今年前半年的成交金额也较之去年高出60%;此外,“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如今也变成中国最大的艺博会,并可望在明年由“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团队的操刀下,规模更加扩大。今年1月,伦敦的高古轩艺廊(Gagosian Gallery)已先一步进军香港,设立分部,如今白立方的跟进,说明了香港已成了目前西方当代艺术寻觅中国或其他亚洲藏家的热门平台。

但根据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分析,大多数的中国藏家仍偏好传统艺术或古董,新兴的中国藏家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收藏兴趣,仍较多是跟随少数有经验的亚洲藏家的脚步,而且大多只注意知名艺术家。今年香港艺术博览会,白立方艺廊以52万5千英磅高价卖出查普曼兄弟(Jake and Dinos Chapman)的《资本主义完蛋了吗?是吗?不!傻瓜!》(Dass Kapital ist Kaput ? Ja? Nein ! Dummkopf !),藏家即是一位非中国的亚洲藏家。这不是白立方第一次接触亚洲藏家,马洛透露,之前也有别的亚洲藏家买了他们旗下的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

“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将中国变成西方艺术的天下,而是为了让双方能进一步对话”,马洛表示,“虽然我们一开始的目标,仍大体以英国当代艺术为主打,但也不排除中国艺术家。”对于经营中国当代艺术,白立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他们唯一代理过的中国艺术家是张洹,曾为他在2009年举办过个展《猪刚强》。

当乔普林在1993年在伦敦苏活区(Soho)设立第一间白立方艺廊时,只是一个位于二楼、面积四平方公尺、用来展示当代艺术作品的小房间,被视为当时全欧洲最迷你的展场之一。之后,白立方成功推动英国YBAs风潮,版图也日渐扩大,如今,白立方已是一个拥有100多位员工的重量级艺廊。

位于艺术市场的金字塔顶端,白立方艺廊对大环境的评估有不一样的看法。根据《卫报》的报导,英国近年来经济低迷,许多伦敦之外的小艺廊都被迫拉下铁门(最新近的例子是位于格拉斯哥,10月初歇业的达拉斯艺廊(Sorcha Dallas)),这让白立方在今年的大举扩张,看来很耐人寻味,也多少显示了艺术市场的难以捉摸。“艺术市场的最上层,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比较少受影响的塬因”,马洛解释道,“倒是,在经济情势最险峻之际,有时候反倒是思考扩张的好时机。”

关键字:白立方画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