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艺术帝国的时代》导论一(上)
《艺术帝国的时代》导论一(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9-24
后现代是现代的反动并没有引起历史的不悦,相反历史却容纳了它的所有特质。比如误读,而误读在中国本土化的解读中是戏仿。

拿自己的死亡作交易的中国后现代艺术却钟情于戏仿二字,其中不择手段的野心是让自己成为历史的辞条,最终在毁誉参半中获利。

在现代艺术史上,凡高、毕加索、高更让自己成为了历史的辞条,因为他们的艺术原创性成为了常人难以启及的艺术帝国边界。然而,这种艺术帝国的霸道使得后来者的空间愈来愈小,但并不意味者这种空间的消失。如果说我们把艺术的帝国看成是艺术生产中心的政治乌托邦的乐土,那么,我们在戏仿他人时成群结队的假面舞会的狂欢之后,让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艺术的帝国时代。21世纪是中国艺术的帝国时代。尽管如此,我们不的不有一个认识上的难堪与清醒。当今艺术是朝着几个方向发展的,一个是解构与建构话语方式的代言人毕加索;一个是日常性的叙述颠覆宏大叙述的杜尚;一个是数字生存取代平面绘画的白南准。中国用几十年完成西方世界几百年的艺术的变革的历史,人人都有大师情结而又无法产生大师的中国艺术时代,是一个艺术的戏仿的时代。换句话说,中国当代艺术史是戏仿的艺术史。中国戏仿的艺术史是艺术帝国时代的前奏曲。

艺术的帝国,是一个话语权为主体的泛等级制的政治实体;是一个带有强烈的宗法资格认证的学术实体;是一个具有资本消费特征的经济实体。中国戏仿的艺术史承诺了所有艺术帝国的理念,呈现了所有艺术帝国的文化特征,完成了所有艺术帝国的梦想。中国艺术的帝国正在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的第三艺术帝国。

后现代主义认为,帝国是全球化的生态政治机器(《帝国》迈克尔·哈特等)。而这个生态政治机器生产权力的范围早已超出自身的能力。换句话说,生态政治生产出的权力机制是一个虚拟的、全新的、无边际的一个全球化的政治新秩序。作为零国界的全球化的政治新秩序,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生产和交换时生态权力的建立与扩大。而由生态权力形成的政治新秩序,是一个话语多中心论的帝国文化的乌托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帝国是由帝王主宰下的具有封建色彩的道德实体。帝国的强权政治使它唯我独尊。它的不可侵犯性、残酷性、封闭性的等级制的实施,使封建帝国成为了朝代不断更替的血腥的历史文化符号。而艺术的帝国恰恰是一个开放的帝王文化。中国当代艺术从戏仿开始,进入世界范围的艺术领域,最终以资本的双向输出建立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的艺术的帝国。首先中国文化中对艺术解读的宽泛来自于自己的文化的母语体系。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指包括六艺数术方技在内的各方面的技术与技能。艺术等同于器,地位不高。圣贤孔子就说过“君子不器”。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是一个技术与技能高超的帝王。但是他们都成了不可复制的历史。其次艺术戏仿的机敏来自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谱系。中国人在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的统治下,天生有一种戏剧的本能。帝王的情结来自于戏剧的本能,并最终成就或溃败在个人戏说的历史里。其中,中国人生存艰难的挣扎表现出了一种顺而不从,老而不朽的特殊的文化生存技能。而且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这种生存技能表演艺术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将戏子(表演艺术家)排在了读书人的前面,可见“戏”的文化得以推崇的是有着深后的历史根基与文化的背景。

戏,在中国词汇中属于名词,但有时名词动用。戏的解读一:角斗、角力;解读二:嘲弄;解读三:杂耍、表演。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戏的概念十分丰富,并多与其它字组合如戏曲、戏乐等承担表演与游戏功能的概念。《礼记·乐记》中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意思是因物而萌动发出了声音,并变成了曲调,随着曲调拿着盾牌、斧和鸟羽、牛尾进行舞蹈。其中乐是指手拿着道具进行舞蹈。中国古代乐戏二字联用,在古典文化中承担表演与游戏的美学角色。如《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戏嬉”(游戏)“优倡侏儒为戏而前(表演)”;中国戏的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是有文字记载的周代的傩戏,为披熊皮戴面具的方相氏驱鬼神的表演仪式。第二个高峰是文人画中的墨戏。而墨戏中的“以错用意而为独善”(皎然),则是中国艺术人格的彰显。第三个高峰是由元代发展起来的各种地方戏。届此,戏文化中的程式化与虚拟性的美学建立,也为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借用外来文化的观念的表演,提供了美学基础。因此,戏文化的第四个高峰,是中国当代艺术中观念的游戏。

仿,解读一:相似;解读二:效仿;解读三:摹写的范本。仿,是深入中国人文化骨髓里的美学基因。仿的词性的核心是摹写。不同于亚里斯多德强调再现,重在叙事的摹仿说,中国古典美学中仿的美学意义强调表现,重在意境的物感说。如刘勰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正是心物交融的意境的表达。古人就有“灯下摹人影”、“日下摹竹影”之说。其中,“人影”与“竹影”作为审美客体的意境,成为美的对象化的物质形态。而物质形态具有的精神气质是已被情景化了的主体意识的一种反映。因此,中国人的摹影是写精神的凸凹之形。由此可见,仿的积极意义在于不是单纯的再现事物的本质。而表现事物的对象。中国当代艺术中仿的人文关怀是传统美学意义的延伸,但是遭遇解构的事情时有发生。中国当代艺术中仿的美学实践,体现出文化的质疑性、批判性和媚俗性。所流露出的中国人复杂的文化情感的是谦虚与谦卑同在的焦虑与亢奋。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艺术史,现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