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中国艺术品市场“回暖”的反思
中国艺术品市场“回暖”的反思
作者:    来源:美术报    日期:2009-05-30

2009年春拍还未落下帷幕,有关艺术品市场“回暖”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我们非常理解他们的苦衷,因为当下信心比成交额更为重要。但是,现实的粗糙与生硬,往往会磨痛理想化的想象。

一、如何认识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B>

面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我们如何去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我们必须明确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是一个小规模化市场,也有人将其称之为边缘性市场,市场体系及其运营机制很不健全,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也非常多,可谓是乱象丛生,在这个时候要做出判断一定要看主流、主体,而不能仅靠一、二个现象,甚或是未经分析的数据而轻易下结论。因为回暖,我们需要的是理性的发展与提升,而不是追求一种外表的热闹。二是随着国运的增强,中国概念的强化,中国软硬实力在迅速提升,在这个阶段,中国资产的增值在所难免。作为一种文化标志的中国艺术品当然也不可能例外,并且很可能会首当其冲,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大发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然这无关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冷暖,原因是这种大趋势与市场现状的传导机制还未能有效的建立起来。三是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步伐在进一步的加快,这一标志着以北京为中心的文化影响力及市场的整合力会进一步增强,首先整合大中华圈,进而至东南亚及亚洲的文化势力,不同区域及文化上的差异会在竞争中协同,在协同中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北京作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位置就会确立起来。其中重要的风向标是艺术中心地位的确立与艺术市场定价权的回归。我们所希望的回暖是沿着这一方向运行,而不是再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当然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文化的底气与经济的实力,万不可为增强信心而脱离实际地鼓与呼,这样即便是无误导之嫌,也有无建设性举措哗众取宠之嫌,这是我们反思、求证的落脚点。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如何回暖

从全球艺术品市场角度来看,作为重要标志之一的拍卖业,中国拍卖企业的规模仍然相对偏小,数量偏多,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2008年,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中,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拍卖企业仅有30余家,其余的拍卖企业规模多在 1亿元人民币以下。不难看出:拍卖公司在中国艺术市场中发挥着初次销售和转售双重主导作用。不仅如此,还存在着拍卖企业数量多、资源分散,以及数量增加的趋势。在中国艺术市场上,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无论是从所承担的市场职责,还是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一级市场画廊的角色。许多艺术品直接通过拍卖公司进入到市场消费的环节,这样的局面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特色。在数量、规模,以及担当的市场角色上,拍卖公司与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形成了利益冲突。在拍卖行业火爆和热闹的局面下,中国画廊业却举步维艰。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一个现状是,以短期投资行为为主、收藏为辅,而且这种现象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愈演愈烈。实际上,在中国,短期投资行为不仅表现在艺术市场上,在股票、房地产等行业里也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应简单地归因于投资者的不成熟投资或者投机行为。近几年间大量财富的突然涌入,让不少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焦躁情绪,很多艺术家开始害怕这种市场指令影响到他们的美学观念和选择,也助长了这一趋势。但从深层次角度来看,中国产业大环境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缺乏投资保障机制、市场监管不严、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市场不确定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整个市场投机行为严重。在投资赢利的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人为操作的痕迹十分明显。中国艺术品市场是不是回暖,最为关键的是画廊、画家及藏家的真实情况而不仅仅是依赖一组拍卖数据。

关键字:艺术市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