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收藏新闻 > 罗契尔德收藏:终极藏家与你分享
罗契尔德收藏:终极藏家与你分享
作者:    来源:TimeOut    日期:2011-01-07

有着“版画博物馆”之称的罗契尔德收藏于1935年12月28日正式进入卢浮宫博物馆。不过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历史的原因,罗契尔德收藏却一直处于低调与幽闭之中。2004年,罗契尔德收藏增加了“重要藏品海外展览”计划,这也是这批藏品来到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文 王晴

如果说当代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花活”的话,那么经典艺术,尤其是来自文艺复兴时代的,可以证明那场科学与艺术革命,宣扬人文精神的作品,更值得大书特书。

过去几年间,在有幸饱览了卢浮宫铜版收藏的魅力之后,今年,北京的艺术爱好者又迎来了一批艺术收藏史中的“硬通货”——罗契尔德收藏。

卢浮宫的罗契尔德收藏汇集了逾三千件艺术大家的素描,逾四万件版画、手抄本及珍本书籍。毋庸置疑,罗契尔德男爵(1845.8.29 – 1934.11.2)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版画收藏家。这批藏品价值之高,被其在卢浮宫的首位馆藏研究员布隆(André Blum)誉为“版画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这次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的,则是这批收藏中的大师珍品,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罗贝塔等艺术大师的手稿、素描都被运来了北京。

大手笔“分享”

爱德蒙·德·罗契尔德(Baron Edmond de Rothschild)出身于欧洲著名的罗契尔德银行家族,他不像他众多名流亲戚那样,热衷于社交,而是几乎把心思全都用在了收藏和支持慈善事业上。当然,他是狂热的版画收藏家,不过在他的鼎盛时期,罗契尔德还广泛资助过各种科学及艺术研究,涉及数学、考古、生物学等。

在博尔赫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阿莱夫》中,有一篇题为《阿斯特里昂之府》。故事中,牛面人身的怪兽米诺托勒斯把它的家描述为一座有着无数入口的迷宫。博尔赫斯这样写道:“府第如世界一般大,或者毋宁说,它就是整个世界。”

查阅现存于伦敦罗契尔德男爵的私人秘书处档案,同样为世人揭示出他这样一段四通八达、无所不包的人生轨迹,金钱、私生活、艺术品市场、历史责任、学术研究与审美愉悦交织在一起。博尔赫斯的小说似乎暗示了罗契尔德最终想要完成的,那就是构建迷宫的欲望。

此次北京的展览包括了被世人誉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精彩作品数件,还有同时期的素描、版画、雕塑作品共121件,内容涉及人物肖像、创作手稿、羊皮书籍插图、建筑草图、纹样设计等多个方面。其中有几件版画作品是当今世存的唯一版本,并是首次“走出”卢浮宫,还有一些作品此前从未与世人见面。这样的策展方式绝对大手笔,在突出了罗契尔德收藏的独一无二性的同时,也淡化了展览的专业性,使得罗契尔德收藏的一个重要意义,即“回馈”,得以造益公众。要知道,因为罗契尔德对于犹太民族的贡献,在1982至1986年,他的头像可是被印到了以色列的500分硬币上的。

收藏的意义

中西方收藏家差异问题,一直是圈里人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只有当中国出现真正的贵族之后,“终极藏家”才会浮出水面。

正如开头所说,罗契尔德收藏于1935年12月28日正式决定由卢浮宫博物馆进行接洽管理,直到两年后,这批捐赠才得以进入卢浮宫。而后又因为二战的原因,原本正在进行一系列展出的罗契尔德收藏中的版画,被迫进行了转移。在是否要将自己的收藏捐赠给卢浮宫这一问题上,罗契尔德当年的倾向毋庸置疑,对于自己收藏的保管和保护,他绝对也是更相信国家。在这一点上,相信没有哪个中国藏家会宽心到这个程度。也许是因为中西方美术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的不同,中国藏家与市场联系过于紧密,也促成了他们一般不如西方藏家“慷慨”的现象。

“分享”和“炫耀”的唯一区别是怎样向世人展示,这样一种区别也透露了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藏”与“不藏”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讨论,却溢出了不同的世界观。收藏的意义基于二者之上。玩儿转世界,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

关键字:罗契尔德,收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