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艺术与投资》2011第一期
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张晓刚今日美术馆个展/巴塞尔迈阿密2010等

从一个展览领略艺术的魅力,更惊叹收藏的力量

文_本刊编辑部图_CAFA美术馆

素描在艺术发展的起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尤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作品为登峰造极之代表。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理性和科学为工具,追求逼真的人物造型和空间营造,于是素描成为了练习这一能力的最佳途径,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往往呈现出未完成的样貌,多为解剖、造型、表情的研究和人物、景观的描摹,而且因为不使用橡皮而试炼出创作者高超的技艺和流畅的线条。版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欧洲古典铜版画,线条细致流畅,造型能力强,足以令我们叹为观止。而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举行的“卢浮宫藏意大利文艺复兴珍品展——爱德蒙·德·罗契尔德收藏”展上,观众有幸能面对这些真正的杰作。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卢浮宫收藏的15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版画、雕塑作品共121件,内容涉及人物肖像、创作手稿、羊皮书籍插图、建筑草图、纹样设计等多个方面,展品中还包括“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精彩素描作品。通过这个展览,呈现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充满活力的创作精神,他们对于艺术风格的深度思考,对于身边事物的广泛兴趣与研究,以及在艺术以外的其它领域如建筑设计、书籍装饰等方面展现出的无比丰富的奇思妙想。”

这一展览给我们的另一大启示和震撼来自于这些重要的作品都出自同一个人的收藏,即法国爱德蒙·德·罗希尔男爵(1845-1934)。爱德蒙终其一生致力于纸本刻画艺术的收藏,他去世之后,继承人遵照其遗愿将其收藏的超过3000件艺术大家的素描,逾4万件版画、手抄本及珍本书籍捐赠给卢浮宫博物馆。这批藏品价值之高,被誉为“版画博物馆”。爱德蒙的收藏工作方式受到博物馆学方法论的影响,建立在细致而严谨的研究的基础之上,收藏方向明确并且意向坚决。

“做收藏仅靠花钱大方是不够的”,爱德蒙藏品研究专家布隆在1936年时说,“要想拥有具有高价值的艺术作品,需懂得甄别选择,成功的购买只能建立在长年积累的经验之上。如果逐年查阅重要的公共拍卖记录,我们能够发现爱德蒙版画收藏中最精美的藏品许多都有着显赫的传承来源,显示出爱德蒙的渊博和不俗品味。”而且在捐赠作品的同时爱德蒙家族还捐赠四十万法郎,专门用于该批收藏在卢浮宫博物馆的展览及陈设所需。

让我们从一个细节学习这位热情而严谨的收藏家是如何对待他的藏品的,在1935年的捐赠文件中,严格提出卢浮宫在保存和展示方面所需的条件:1,本批铜版画藏品应在为其专门设置的展厅中陈列,并将最珍贵的藏品单独陈列。2,保藏用书橱分为两类:专用于放置版画的书橱(版画收藏夹须水平而非竖直放置,每只收藏夹都托放在单独的隔板上)及专用于放置带版画插图的书籍或铜版画辑册的书橱(此间藏品应竖直摆放)。3,铜版画的装裱:最为珍贵的作品以斜楞倒角的方式装裱,即将多层卡纸粘合在一起,最上几层卡纸在中央开窗孔,边缘以斜楞倒角的方式处理,作品从窗孔中呈现;艺术家姓名、作品主题、作品状况、参考信息及出处应书写或打印在装裱的卡纸上。4,传播:珍贵藏品只有放置在活动底板镜框中,并在极为审慎的条件下方可示人。珍贵书籍须覆以透明玻璃薄膜保护方可供人翻阅。5,展览及照明:藏品展出的时间须受到严格限制,以避免纸本作品在日光作用下过快受损。需要在背光条件下或者适宜的电力照明条件下展出。

在中国的这样一个时代,对收藏家捐献精神及严谨态度的学习的重要性甚至更甚于对艺术本身的学习。

除了天价,张晓刚给了我们什么?

文_常旭阳图_今日美术馆、佩斯北京、马爹利

瘦削单板的人物面部、眼睑边的泪光、灰色调子的室内空间、具有时代记忆的绿墙和皮革沙发、屋内垂下的花形玻璃灯罩、干净的蓝格子床单,一系列类似的场景是张晓刚将他的思维和创作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的意象,似乎外面的世界从来没有变过,人们的服饰和居住环境依然是二三十年前的样貌(当然斗争在这里是不存在的)。事实上,从张晓刚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大家庭》系列开始,往后的《失忆与记忆》、《里与外》、《绿墙》系列作品中,这些上世纪中国人共同拥有的记忆符号被一再地描述出来,其间使用的油画语言和色调显示出艺术家抒情、压抑和顾影自怜的气质。

今天当媒体和公众热烈讨论张晓刚时,“天价”和“重复创作”成了不可避免的词汇,一方面我们惊讶甚至嫉妒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上获得的价码,于是另一方面,艺术家长久以来不变的风格成为了我们质疑诟病的对象。近两年来,张晓刚开始运用新材料创作新系列,2009年在佩斯北京画廊举办了名为《史记》的个展,尝试了平面作品中使用镜面不锈钢材料和文字书写方式,以及立体作品。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和回忆依然成为了作品中主要的叙述内容,压抑和忧郁仍然是作品的基调,变的是作品呈现出的部分面貌,是艺术家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变的是艺术家的个性。一年过后,张晓刚的新系列17幅左右的绘画作品又亮相于今日美术馆,展览命名为《16:9》,由今日美术馆主办,佩斯北京协办,著名干邑品牌马爹利鼎力呈现。初听到展览标题,误以为艺术家竟尝试影像创作方式,直至进入展厅才发现,16:9是画作的新尺寸。张晓刚在采访中说,最近看电视越来越多,但状态就是不停的换频道,心思却不在其中,另外看电影也是艺术家热衷的消遣方式。16:9是现时比较流行的电影、电脑和电视机屏幕尺寸,俗称“宽银幕”,这个比例象征着今天我们看待世界的新的视觉角度和位置。在这个新比例的画框内,观众欣赏到的仍然是张晓刚回忆中的场景和事物,是与他少年生活密切相关的火车,是车窗外看到的旧时的小学、红梅和青松(象征着革命回忆),是他父母屋内固定的装饰和家具,是今年刚去世的母亲的沙发和茶杯中的白梅……

求新求变是艺术中的伪话题,或者是后人回望长长的历史河流时总结出的结论,但具体而微到单个的艺术家,持久而微妙变化的方法论才是创作延续的根本,艺术卖了多少钱不应该是挂在嘴边的话题,如果它感动了你,它就是无价的,如果你毫无反应,它便一文不值。

岁月写生,一个老画家的坚持

文_刘佼图_中国美术馆

1930年出生的蔡吉民,受在上海的书店里画教科书插图的父亲的影响,从小就钟情于画画,但家境贫寒的他并不被鼓励走上绘画的道路,在父亲的期望下,十六岁就进入工厂做学徒。从薄荷厂到五金厂,从学徒到工会主席,这几年工人的生活中并没有磨灭他对画画的渴望,蔡吉民利用工作之余在上海的一家美术班学画,两年后,他成为了上海劳动报社的美术通讯员和特约美术记者,经常跟着报社的其他记者出去采访收集材料,然后将其画成插图、素描等,绘画技巧就在这期间慢慢的成长着。蔡吉民在这段时间里还曾拿过上海连环画报的全国职工画一等奖,也曾有作品入选上海职工美展优秀展,这对当时心里极度渴望画画的蔡吉民来说无疑是很大的鼓励,多年后讲起这两个奖项,蔡吉民脸上还会露出欢欣的笑容。

1956年上海劳动报社推荐蔡吉民报考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蔡吉民轻松的以高分被录取,从此开始了在美院五年的学习历程。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遵循的是苏联的美术教育体系,讲求的是科学性的素描手法,是对基础功底的坚实培养,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蔡吉民在五年间接受了关于素描、速写及写生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在“大跃进”期间,全体学生和老师一起搞创作,经常是对着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就完成一张写生,而往往这张写生完成的时候也顺利成章的变成了一张创作,也正是这种集中的、大量的、快速的训练使得蔡吉民养成了日后作画快及准确的特点,他坦言自己是个作画速度很快的人,“我在海拉尔写生的时候,往往半天就能完成一张写生作品”。

蔡吉民因为自己个性的缘故,对古典油画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最喜欢的还是“写意”式的画法,不喜欢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涂抹的透明画法,一气呵成是他追求的自然惬意的效果。“师法自然”也就成了他画画的信条,对着自然写生,对他来说是件畅快淋漓的事情,而且他的写生不仅仅是对着物体组织画面而已,还是对物体的再创作,写生和创作在他的笔下是融合而一,不可分割的。蔡吉民因此也并不喜欢对着照片作画,他说自己从来不用照片作为参考,“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直接面对对象,可以直接启发灵感,”蔡吉民说道。而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教师的蔡吉民说他也是变通的,并不反对学生们用相片作为一个信息工具。就像他1980年创作的《缫丝女工》,是他坐在缫丝车间花了一天的时间画成的,直接面对缫丝女工们的工作,细心地观察下笔,后来大家都以为那是一张思考很久的创作,足见蔡吉民在写生上的功力。

如今已八十高龄的蔡吉民仍然坚持四处户外写生,刚去过海拉尔又要去新疆,写生创作对他来讲是一辈子的喜爱和追求。而今一直低调作画教书的他终于决定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展示出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一个个展——“岁月无声——蔡吉民油画艺术展”。展览展出七十多件作品,这其中既包括了他的人物肖像画,也有他的写生风景画等,让公众在全面了解他的同时能在他的作品中读懂一个老画家的坚持和自我。展览将从12月17日持续到12月25日。

创意无罪DETOUR 2010盛放香港

文_本刊编辑部图_DETOUR 2010

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的DETOUR,是香港设计大使每年主要的旗舰活动,以展现香港的本土创意力量和推荐香港年轻创作人才为最大理念。DETOUR多年来的努力,带动了香港大众的关注于本地与国际的创意文化,乃创意工业每年的盛事之一。今年香港设计大使邀请了日本作为地区合作伙伴,于2010年11月26日至2010年12月12日期间,在域多利监狱及前中央裁判司署内举办一系列的创意文化活动。

精彩内容包括以建筑物艺术装置闻名的日本艺术家原高史的香港首个艺术装置展。原高史分别在域多利监狱囚禁室及奥卑利街入口走廊内设置艺术装置,并于两间课室内展出他的一些小型画像创作。原高史在创作过程中,会进行大量访谈,与当地邻里沟通了解他们的小区、生活历程与回忆,访谈内容为原高史的灵感泉源,激发他刻画出深切的画像;配合真实的对话节录,小区故事被真切地演绎出来。另外,原高史为DETOUR主持了一个名为“Pick Me Pink Me”的工作坊,鼓励香港市民大众前来于粉红色的墙报板上写下他们对DETOUR 2010的感想,并会让参与者在粉红墙报前拍照,将照片制作成数码幻灯片,共享大家的影像讯息。

本年,香港设计大使与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合办了一个名为“We Love My Chair”的项目。无印良品为纪念成立30周年,加上纸管椅的推出,与DETOUR分别邀请了30位香港设计师及20位日本设计师参与设计系列“我的椅子”活动,将他们的设计融入纸管椅,把自己的意念分享、传达给大众市民,并宣扬自由创作的精神。此外,DETOUR更特意安排了为小朋友而设的亲子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发挥创意,并从中表达自我和想象力。与此同时“我的椅子”工作坊已于不同的学校举行,让学生从制作他们的椅子中获得乐趣与满足感。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Art Basel Miami Beach 2010

文_本刊编辑部图_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2010(ArtBaselMiamiBeach2010)于12月2日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隆重登场,12月5日完满结束,入场人次达46,000人。博览会发言人DanTanzilli表示:“今年每日入场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6%”。参与本届博览会的画廊共有250家,来自29个不同的国家。当中41%来自美国和加拿大,49%来自欧洲,其余的来自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展出超过2000名20到21世纪的艺术家杰作,类型覆盖绘画、素描、雕塑、装置、摄影、版画和录像。

海滨展览区(Oceanfront exhibition area)今年强势回归,户外装置项目由年青建筑师Phu Hoang和Rachely Rotem主理,题目为2010年巴塞尔迈阿密沙滩艺术的呼气帐篷(Exhal epavilion for Art Basel Miami Beach 2010)。千英尺长的反光和荧光绳装置随风摆动,当达到固定风速时,特殊紫外线灯会随时自动启动,激活其他荧光绳子。Phu Hoang与Rachely Rotem说:“我们集合了风与公众、绳子和光之间互动的可能性,而不是依赖一种固定的关系。”“海滨之夜(The Oceanfront Nights program)”由创意时间(Creative Time)策划,联合四个艺术机构:底特律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in Detroit)墨西哥城的塔马约博物馆(Museo Tamayo)、格拉斯哥的缆车视觉艺术中心(Tramway)和柏林032c,每天晚上在呼气帐篷的气氛中送上精彩的音乐、视频和表演艺术活动。

展览部分,“艺术画廊(Art Galleries)”带来180家世界顶尖的画廊代表;“新锐艺术(Art Nova)”有50个画廊新星,给博览会注入新氧。“艺术内阁(Art Kabineet)”是“艺术画廊”子展,从“艺术画廊”派出代表,进行有主题的策划性项目。“艺术方位(ArtPositions)”以个别艺术家作为单位,给策展人、评论家和收藏家一个平台去了解、发掘有潜力的艺坛新人,例如: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馆代表艺术家汉尼·阿玛涅斯(Hany Armanious)、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危地马拉代表艺术家达里奥·埃斯科瓦尔(Dario Escobar),以及纽约2010PULSE奖得主约翰娜·乌苏耶塔(Johanna Unzueta)都包括在内。

销售方面,博览会开幕五分钟,金融家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先拔头筹,在David Zwirner画廊以30万美元的买下阿尔及利亚艺术家亚德尔·艾柏代思莫(Adel Abdessemed)一幅用达喀尔(Dakar)街道上所收集到的铝罐所拼成的世界地图。不到一个小时他又在同一间画廊花18万美元买下蒂姆·霍金斯(TimHawkinson)作品《单车》(2010)。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列出本年度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令人印象深刻的销售名单,包括:肖恩·史卡利(SeanScully)的《切地粉红黑粉红》(Cut Ground Pink Black Pink)(2010)售出75万美元、古巴艺术家维尔弗雷多·林(WifredoLam)的《订婚》(LesFiancés)(1944)与《雌马》(Femme Cheval)(1959)分别售300万美元和60万美元。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占士邦岛1》(JamesBondIsland1)(2007)以52万美元成交、罗妮·霍恩(RoniHorn)的《嗯…》(Well?.?.?.?)(2009-10)售出75万美元、印裔英籍艺术家巴尔第·克尔(Bharti Kher)的《响交乐》(Symphony)(2010)售出17.5万美元。

详文请关注《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