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艺术与投资》2011第一期
天价制造者:绚丽华贵的清宫彩瓷

图_Bainbridge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

引言

三四十年前,清三代的御制瓷器在收藏界少人问津,与现在市场对三朝御瓷的热忱大相径庭。的确,在高端的中国古董瓷器市场里,以西方买家为主流的格局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而他们似乎更为欣赏简约素雅的单色釉和青花瓷。近年来,华人收藏家、特别是内地的新晋买家成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在全球市场内的主流势力,他们对纹样繁复、色彩艳丽、风格富丽的清三代皇家珐琅彩和粉彩瓷器甚为青睐,急速提升了这个板块的热度。

主文

2010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西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Bainbridge拍卖行缔造了当时最贵中国艺术品纪录:一尊估价约100万英镑的清乾隆洋彩“吉庆有余”转心瓶最终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刷新了2010年6月由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创下的4.368亿人民币之纪录。此瓶约40.5厘米高,制于1740年代,镂空水波纹雕花瓶身上,四面均有圆形开光,每个开光内浮雕有不同的两只锦鲤相互嬉戏。整个纹样,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瓶底的“大清乾隆年制”款显示着它的清宫珍藏之高贵来源。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在自己当天的微博中评论道:“这瓶子几乎涵括乾隆瓷器制作最复杂工艺,多种釉色地,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这个新纪录的诞生,让当天不仅因为是“光棍节”而被记住,更是因为4个“1”相连的幸运数字,而成为“名列第一”的日子。

据悉,这一清乾隆转心瓶,是由伦敦的波特(Potter)兄妹在收拾已故父母的旧宅时发现的,在其家中收藏已约70年。虽然这只瓷瓶当年是如何辗转到英国,我们不得而知,但相关专家却认为,这一乾隆瓷器有可能是在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掠夺圆明园或故宫时被掠夺,并最终被带到了英国。只是,瓷瓶的主人显然并未充分意识到它的非凡,所以一直把它搁在书架上,落满了尘土。兄妹俩觉得瓷瓶精美,这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了一家当地的小拍卖行做评估。于是,Bainbridge拍卖行在伦敦的卫星城市Pinner做常规的征集估价活动时遇到了这件宝贝。起初,拍卖行的工作人员也不甚清楚其价值,但是它看上去挺不错,就先收下了。逐渐的,拍卖行专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非常特别的拍品,于是开始做些研究工作,并且把估价定在80万到120万英镑。然而,当Bainbridge拍卖行提前2周在英国古董报《AntiquesTradeGazette》上刊登了这件瓷瓶的拍卖预告后,传言四起,大家认为至少能卖到150万英镑。的确,许多买家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拍卖现场座无虚席,许多中国买家亲自到场,还有更多在电话竞投上等待。一群强有力的中国买家结成了同盟,使价格竞争白热化。

“当竞拍价急剧飙升,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国妇女几乎晕了过去。”《每日电讯报》报道说。而《每日镜报》的记者则爆料“天价拍下这只瓷瓶的中国人来自北京。”透过这些具体信息,《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SteveVincent)则撰文称,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他写道:“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节,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乾隆瓷瓶就是最近的例子。”

这样意外的天价,让人不得不想起5年前“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拍卖。众所周知,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它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的最高价格。据香港佳士得瓷器部专家曾志芬透露,这只元青花罐是20世纪初荷兰人范·赫莫特(VanHelmut)男爵在中国购得。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赫莫特于1913年至1923年期间在荷兰海军服役,被派驻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并且负责德国及奥匈帝国等使节和领地的安全。赫莫特爱好艺术,收藏广泛,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从他当年在北京旧宅的照片中,可以发现,他收藏了大量中国瓷器。但是,赫莫特买这只大罐的时候,学术界认为元代不可能生产出如此精品瓷器,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以为这只瓷罐是明代的。赫莫特的后人更不知道祖上传下的这只瓷罐有这么珍贵,多年来并未多加关照。20世纪70年代,赫莫特的后人曾请佳士得为这个家族做过古董价值的评估,当时也还认为这只大罐属明代,价值2000美元。近几年来,赫莫特第三代传人一直用这只大罐盛放DVD光盘。2004年,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这个家族,这才发现了这只大罐的价值。

看来国外有一句话,真是对极了:如果你买了件艺术品,最好把它忘掉。50年以后,你的儿子偶尔一次上阁楼突然发现了它,然后把它拿到外面卖,很可能就会卖到几百万!

香港秋拍彩瓷绚烂!

虽然那件5.5亿元人民币的乾隆瓷瓶在价格上遥遥领先,但这并不会遮盖住此前和此后香港秋拍的耀眼光芒。

在2010年12月1日落槌的香港佳士得四场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中,新的世界拍卖纪录纷至沓来,最终喜获11.3亿港元的总成交额。特别是《鹤鸣九皋——放山居藏御制珍品》专场拍卖中推出的3件精品在过去150年以来首现拍场。它们在19世纪时收藏于富丽堂皇的英国庄园放山居(FonthillHouse),主人是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Morrison,1821–1897)。其中,备受瞩目的一对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以1.295亿港元由香港地产大亨、华人置业集团主席刘銮雄拍得,创下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另外两件闻名于世的彩瓷由亚洲私人藏家购得,也创下新高。

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以9,026万港元刷新清嘉庆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此瓶器内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器外施黄彩为地,绘粉彩勾莲纹,颈下部绘四组蝙蝠,蝠口衔系「卍」字绶带,下坠如意扣,足圈饰莲瓣纹一周,底施松石绿釉,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造型俊秀,制作精细,寓意吉祥,与乾隆器物不相伯仲。另一对放山居旧藏的清道光黄地粉彩花卉五福宫盌亦是巧夺天工之作,成交价662万港元,成为目前最贵的一对清道光宫盌。(图13)此盌器内施白釉,碗心以红彩绘五只展翅蝙蝠,碗外绘黄地粉彩缠枝四季花卉,底施白釉,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此类作品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名为“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乾隆二年时已开始大量烧制。

与此佳绩呼应的是,2010年10月,香港苏富比六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总成交额共录得16亿2,800万港元,并且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成为众人瞩目的最大亮点。其中,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经过总共45口叫价,以2亿5,266万港元的天价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投得,刷新了当时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之世界拍卖纪录。(图1)

此尊葫芦瓶堪称“轧道锦地”工艺的范例。乾隆初年,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并熟练运用北京御作坊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各种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在景德镇日臻完善。此瓶所绘缠枝花卉,明暗清晰,色调柔和,盘绕于金廓矾红“万寿连延”图案周围,宛如青藤绕梁。而且多种颜色重叠接连,构图缜密紧凑,实属罕见。

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2008年12月由香港佳士得特别呈现的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图7。一共3张图,只有第2张图能清晰看到“轧道锦地”的效果。建议美编用组图。7.2和7.3可以用圆构图)此瓶同属放山居旧藏,并且亦运用了“轧道锦地”的完美工艺。佳士得瓷器专家曾志芬透露说:“这件蝴蝶瓶也在1971年伦敦佳士得放山居专场拍卖中拍出,当时的价格只有4000美元,买家是戴润斋(戴福保、张萍英夫妇),之后他们一藏就是37年。”在传世的乾隆御制瓷中,此花瓶为孤品,未见其它相同器物。它瓶身修长,造型典雅高贵,图案绘制异常精美。粉釉底子暗刻花纹,其上用各色珐琅彩绘出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蝴蝶,可谓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在金融风暴让全球艺术市场遭遇重创的那个冬季,此蝴蝶瓶仍创下5330万港元的佳绩,成为当年不多的亮点之一。

具体内容请关注《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