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艺术与投资》2010第十二期
管中窥豹:艺术基金会何去何从?

整理_王昱臣资料来源_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

10月底举行的2010年艺术基金会国际论坛是第一个针对国内外艺术基金会发展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28日的公开论坛围绕着艺术基金会的跨地域协作的可能性与对当代艺术的支持话题展开,前后穿插了北美、欧洲、中国大陆、德国、韩国、台湾地区的艺术基金会现况介绍,来自各国的基金会负责人带来了最新的资讯与公众分享,作为东道主的吴作人国际基金会组织举办了此次活动。

中国的艺术基金会的背景介绍

1981年中国出现第一家基金会。到2003年,按照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统计,中国的基金会数量达到了954个。这一时期的基金会绝大多数都具有非常强的“政府背景”。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基金会要么是政府直接创办,要么是在政府同意下得以成立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所释放的公共空间逐渐拓展,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积累加速,日益增多的社会问题所导致的慈善需求极大地刺激着民间资源介入公共领域的渴望,允许社会力量设立基金会的呼声渐高,并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2004年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出台让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得以破茧而出。该条例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制度变革之一就是确立了基金会的新分类方法:以是否公开面向社会募捐为标准,将基金会区分为公募型和非公募型两类,并在具体规则制定上予以区别对待。根据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在2004年以前成立的类似于非公募基金会的高校基金会、名人基金会以及少量的其他基金会重新登记为“非公募基金会”。中国的“公募基金会”基本上都具有官方背景,而“非公募基金会”相对于“公募基金会”而言官方背景较弱、有较强的独立性。截至2010年10月12日,全国共登记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达到924家。同期,公募基金会为1001家。自2005年对于基金会分类统计以来,非公募基金会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公募基金会,并有逐年加快的趋势。

在中国,与艺术相关的基金会,根据其宗旨和业务范围来分,共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宗旨和业务范围主要为促进艺术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这类基金会在中国共有9家,分别是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潘天寿基金会(浙江)、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北京市中华世纪坛艺术基金会、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和广东省林若熹艺术基金会。

第二类,宗旨和业务范围包含有促进艺术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包括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会等。

第三类,宗旨和业务范围包含有促进艺术发展的公募基金会。这类基金会比较多,如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等以发展文化为主的国家级公募基会,也包括一些由地方的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成立的以发展文化为主的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同时一些大型的公募基金会,如红十字基金会,由于其业务范围广泛,也会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但这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在中国大陆以外成立的基金会,其宗旨和业务范围也包含了促进中国大陆的艺术发展,如在香港成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黄苗子郁风慈善基金会,在英国成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在美国成立的长征艺术基金会等。

中国艺术基金会的现状简析

基金会的成立

于1984年成立的潘天寿基金会和1989年成立的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和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成立虽然都是通过名人的影响力促使政府批准了基金会的成立,但是这些艺术基金会都是由名人或其家属亲自创立并出资(没有政府财务拨款)、独立运作并依赖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对艺术创作、研究、展览、批评及其他活动实施资助或自主运作,同时也承担与专业相关或利用自我的专业特色而进行的社会公益活动。

在2008年以前成立的6家基金会都曾经历过艰难的申办历程,尤其是国家级基金会的申办更为不易。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在筹备了1年多、得到了业务主管部门统战部和挂靠单位民盟中央的支持之后,仍然无法完成注册,最终通过吴作人先生的影响力,由新华社内参反映吴作人基金会的困难,才最终引起有关领导的关注,获得批准。李可染基金会在办理的过程中恰遇中央整顿社团冻结审批,直到1998年3月24日经国务院总理朱基和罗干、李铁映、李贵鲜特批,方得以成立。

基金会的募捐渠道

由于社会没有形成普遍的赞助艺术的风气,很多企业家和富人把艺术看成是使自己的财富进一步增长的工具,却鲜有出于纯粹的非营利目的的支持。在这种大环境下,艺术类非公募基金会的募捐一直非常困难。由机构成立的艺术基金会一般以发起机构对基金会给予资金支持为主,也有通过项目向政府募集项目活动经费,将结余部分留作基金会资产的办法。

募捐最为困难的当属名人类非公募艺术基金会。通过对5家名人类艺术基金会的调查发现,募捐渠道几乎全部来自名人自己及其家属的,有黄胄基金会和广东省林若熹基金会;大部分来自名人及其家属的,有吴作人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20年中有58%的捐款来自吴作人及其家属,27%来自其他个人(包括吴作人的朋友、学生、艺术家),15%来自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此外,李可染基金会的捐赠来自家属、个人以及机构三方;而潘天寿基金会则全部来自潘天寿先生的学生、朋友的画作捐赠变现所得。由此看出,对名人基金会最大的支持,还是来自家属和名人的学生或朋友,企业的支持非常少,即使有,也多是资助某个具体的展览活动(特别是名人的艺术展,如李可染百年诞辰展等),因为这样的活动往往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赞助企业可因此获得社会效益。当然,艺术基金会因其特殊的专业领域,其募捐渠道相对其他类型的基金会而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向艺术家募集作品,拍卖变现。潘天寿基金会和吴作人基金会都先后采取过这种方式,对于当时基金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作用。

基金会的运作方式

绝大多数艺术类非公募基金会都是运作型基金会,也有少数是运作与资助并存(如吴作人基金会)。之所以多以自我运作为主,可能是这些基金会主要开展的活动是以对创建者的怀念或促进创建机构的发展,以及评选以创建者名字命名的奖项为主。这些活动的范围比较小,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合作的空间不大。吴作人基金会过去也以自我运作为主,近年来拓展了与艺术界各方面的联络与合作,搭建专项基金平台,资助型项目也因此逐步增多。

虽然艺术基金会这个行业目前对整个中国艺术的发展还不能起到足够的作用,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和发展的可能性是指向未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因此是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