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艺术与投资》2010第十一期
深度分析:刘小东

图_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国嘉德

11月,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推出本年度最后一个大展:《刘小东:金城小子》。为了该展,刘小东回到了他的故乡辽宁省金城镇。从今年7月到10月,他在金城将他的家人、童年的朋友描绘在画布上,同时也用日记、速写、照片等多种形式记录下他这段时间的生活。在此期间,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会跟拍刘小东的此次创作并制作成纪录片,通过影像立体地展示刘小东的金城回忆。

“我只画工厂工人能看到的东西。”

刘小东出生在中国北部辽宁省金城镇的一个工人家庭里,他现在是中国最成功的写实人物画家之一。这个人口不到1万的小镇金城,距离辽宁省锦州市25公里。在这个小镇上有一家造纸厂,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他家的所有家庭成员都曾在造纸厂工作。至今,造纸仍然是金城的唯一经济支柱。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农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造纸厂和整个镇子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曾经居住的房子、狭窄的街道、一些老旧的建筑虽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但在刘小东离开的这30年里,早已物是人非。

刘小东的艺术明显受到吕西安·佛洛伊德(Lucien Freud)和美国艺术家埃瑞克·弗里舍尔(Eric Frischl)的影响,他的绘画感性而有时却又具有表现性特征,画面的笔触与对主题的忠实描绘,为作品灌注了一种庄重亲密的感觉。与更多牵扯政治层面的玩世现实主义不同,刘小东的绘画更多地依赖笔触的活力、构图的精密和光线的微妙把握,他以此来回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迅猛的社会与文化变革。1990年,刘小东的首次个展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举行,自此他获得了新绘画奠基人的声誉。
吕西安·佛洛伊德曾这样说道:“我画这些人,不是因为他们像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偶然所是的样子。”相类似的是,刘小东以他对普通工人的直率表现,本质上是描绘了在受疯狂的企业化和消费主义驱使的新中国,一道世间的“心理风景”。

在刘小东的早期作品《笑话》中,清晰地呈现出了新富、贪婪、忠诚和无所适从的混合。虽然画作表面看来充满节日气氛,但观者的目光很快就会落到右部的男人脸上,他似笑非笑的表情仿佛是一种不祥的征兆。这种感觉在前景左方两个坐着的人物身上得到了回应。戴眼镜的男人似乎直视着观众,表情暧昧,好像知晓什么秘密。通过深思熟虑的构图和刺目纷乱的色调,刘小东传达出很多努力去适应21世纪中国人的情感冲突。

《兄弟》作于1997年,这幅作品将以上的情绪表达得更为充分,人物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呈现毫无戒备的状态。两个裸体人物似乎随意地依靠在墙上,但是他们自卫的姿态却显示出一种强烈的脆弱和不适之感,而刺眼的灯光更是雪上加霜。这幅作品具有残酷但又敏感的坦诚直率,充分体现了刘小东提炼人物本质的能力和个人主义的情怀。

“艺术中,很容易将台湾士兵和中国大陆士兵放在一起,让他们一起合作。我还试图去表现他们之间并非那么不同,他们就像兄弟一样。”《战地写生》系列是刘小东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他从画室创作转变为直接接触所画的题材和背景,在此基础上创作巨幅组画。他在大陆和台湾的军营里观察年轻士兵数周之久,这其间无疑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最复杂的政治关系,其后刘小东绘制了18幅真人大小的肖像(2米×1米)。这组绘画以双联画的形式来展示,一位大陆士兵对应一位台湾士兵,画面中在士兵的手上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全名、军衔和籍贯。士兵们的笔迹与刘小东纯粹纪录式的图像,造就了“存在的客观记录”。虽然作品本身似乎将画中人物作为“兄弟”联系起来,但是他们多样的书写习惯表现出更深层次的社会分野:绝大部分台湾士兵都受过大学教育,而大陆士兵则主要来自乡村。

如果说《战地写生》系列是长期以来地理政治紧张关系的记录,那么《三峡》组画则呈现了新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作为对“毫无人情味的典型性中国宏大计划”的回应,他创作了大批组画,捕捉在历史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的阴影下,流离失所的工人和农民的悲凉生活。

是这个系列中的最新作品,高2米,长10米,画面的绝大部分都为水所覆盖,那是一篇令人窒息的灰色,仿佛是要吞没观众。左方是被迎面而来的洪水席卷而去的破旧建筑,右方的半空中有两只野鸭,一只还在滑翔,另一只已经开始坠落,象征着工程本身对自然的惨重打击。远景右方有两个十几岁的少年和衣着暴露的少女,他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周遭悲剧的发生。

作为因物质进步而带来的精神代价的史诗性叙事作品,这幅画作在另一层面上实现了突破。尽管它无疑是对中国政府的批评,但依旧没有被查禁,并通过国有的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拍出,以2,700,000美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当时的记录。

整体市场分析

分析:

随着当代艺术市场的繁荣,刘小东作品的价格自2004年末开始急剧上升。2008年达到价格顶峰的原因在于售出了两组巨幅组画,它们都被认为是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值得关注的作品。2010年作品价格的明显回升更具价值,因为这证明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活力。

年度     成交额(美元)
2000     7,062
2001     0
2002     16,666
2003     0
2004     0
2005     506,316
2006     5,930,889
2007     7,478,283
2008     17,791,016
2009     1,972,440
2010     3,851,044

分析
与刘小东其他更受国际认同的同行们不同,他的作品直到中国本土拍卖行繁荣之后才在二级市场上广为人知。因此,成交额较之曾梵志和张晓刚普遍偏低。矛盾的是,刘小东在博物馆展出的作品更多,参加的国际群展也更多。考虑到他获得了“学院”的认可,Bespoke Art认为,刘小东在二级市场所占份额将会在今年内增长。

年度   成交数   流拍数   总拍数   %BI

2000   1     0     1     0%
2001   0     1     1     100%
2002   1     0     1     0%
2003   0     0     0     0%
2004   0     0     0     0%
2005   7     0     7     0%
2006   22     5     27     19%
2007   26     4     30     13%
2008   16     11     27     41%
2009   6     0     6     0%
2010   5     1     6     17%

分析
刘小东的作品保持了相对较好的成交率,只有2008年除外。作为全球市场普遍疲软的结果,40%以上的作品被买入,这期间他经历了两次最为成功的拍卖,说明藏家更关注作品的品质。

拍卖行         成交数   流拍数   总拍数   %BI
中国嘉德        9     2     1     18%
保利国际        21     5     26     19%
苏富比         20     6     26     23%
佳士得         19     4     23     17%
中国大陆其他拍卖公司  11     2     13     15%
其他外国拍卖公司    3     3     6     50%

分析:
保利拍卖在中国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中国嘉德却在刘小东的作品拍卖方面占据先机,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可能是各家拍卖行的市场策略不同,吸引的客户群也因此而有所差异。

尽管北京占据优势,但香港苏富比明显对于刘小东的作品非常追捧,成交额所占比例几乎与保利国际持平,再次确认了香港在艺术家作品销售方面的崛起。

刘小东作品的藏家众多,因此他作品的抛售率在本土拍卖行中业绩良好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苏富比和佳士得也不应该被忽视,因为刘小东在国际买家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