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我心化蝶——瞿倩梅的艺术
我心化蝶——瞿倩梅的艺术
作者:徐虹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5-19

“心”为容器,“有容乃大”,有“容”的“心”,无涯无限亦无遮蔽……自由而无形迹,是超脱限定飞升精神的通路。它穿越不同界域,交汇于大地和宇宙之间,超越荣辱及生死界限。中国古代哲人“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理想,指向的就是这“无挂碍”之境界。

瞿倩梅的作品苦涩、沉重,坚实、巨大。浓重的大漆浇注穿越铁和陶土的块状结构,画面几何分割磊落爽劲,如断崖裂壁,决绝而严峻;隆起或深陷的物质表层,视觉触感强烈,犹如倒转扑面而来的大地,湿苦的土腥与沉重泥石使人窒息与紧张;以深层土地的深褐,久远岁月的黑褐,古老经幡斑斓的黄褐,以及象征人神通灵的深红、灰白,在画面上形成坚毅厚重的风度。

这些因素使瞿倩梅的艺术像是厚实宽大的帷幕,将日常事物化为模糊的轮廓和抽象的形状,以变相揭示常象的无常,以虚实转换指向生存的真实。以此相比中国传统水墨描述的缥缈空灵,其距离何止十万八千里!但她是用“点化”的本事,引领观众在她的艺术中进行了一次超于物外的旅程。这里不仅是画家表明她以“西藏”为主题的作品展开的宗教想象和情感回应,也指明她从象征去探索,去跨越生命此在的可能,显现自由境界“如实”的存在。艺术家不仅要寻求挣脱这沉重地心之引力,以获取飞升天际之药方,而且企求“化实为虚”,以超越日常的存在。它揭示人在结实的大地上行走,心在异质空间穿行的辨证;表明处身现世而力图超世,以经验获超验的两难;显示精神在下沉和升华之间往复求索,不得停息的艰辛。庄子“相忘于江湖”的比喻,从书面意义理解,是以超脱的心态对待现实艰难的处境。进一步思考,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生命之灵性可以脱淤泥而清拔,可以处危难而昂扬以及生命的相互慰藉与生命对自由的永恒向往。我们还可以想象,干涸中挣扎的鱼面临死亡绝境,它们虽然可以回忆或想象曾经在江湖中自由无羁的日子,但眼前却无法从绝境生还。可是,在庄子的叙述中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停顿,就是不给出两条鱼儿的结局。在这个停顿的空隙中,读者可以填上故事的结局:1,鱼儿悲惨地干死,2,或许等一会儿水涨起,它们又可以游回江湖……于是,眼前的事物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解释,它使得人去体会鱼“此时”“想”什么,实际上也就是面临绝境,人“想”什么?人是借助鱼儿“在想”。因为能够“想”和不“想”大不一样,也就是人和动物大不一样。这就划出一道生命的自觉和宿命的分界,这也是人类日常和永恒的矛盾比照的结果。

这种能够自由想象“生死江湖”的权利,是艺术追求精神品性不变的目标。尽管不同艺术家和不同的艺术作品有不同追求“自由”的途径,但艺术之为艺术的基础是共通的,是为人的灵性要求所决定。艺术作品逗留人心中时间长短和印象深浅,与表达痛苦和超越痛苦的程度相关,这也是决定艺术的精神品质高下和作品生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瞿倩梅在艺术中显现的精神力量,既是她对生命历程的感受,也是反思生活的灵韵闪现。古人寄望沉重的此身化为自由之“蝶”,绝望的生命遨游自由之江湖,其基础却是“未敢翻身已碰头”的窘迫。瞿倩梅在艺术上表现了处于限阈的生命从现实的出走,体现了人生经历不同状态中的心理轨迹,但她的精神转化总是带有现实经历的沉重印迹。从她的画中可以感到神经末梢的颤动,时而急切时而低缓的心跳节奏,心绪的风雨阴晴圆缺明灭……从现实出走是一种回望,是超越后的观照,也是“对自己”再一次的“说”。这是带有跳跃式的前行和螺旋式的升起的过程,因为前行和回望,上升和回落永远联系一起。正如人在大地上仰望星空和低头沉思,并在两者之间往返地反思和询问。这种对人的精神处境的体验,是瞿倩梅艺术创造的起点,也是观众能把握她艺术内涵的主要线索。她画中有现实世界所堆积的记号,如建筑的框架、车轮辗压的辙印、断壁残垣的碎片,乾枯的树干和碎裂的树皮,泥石墙垣残破的投影等。这些表层物质符号构成了画家艺术形式的基础,以便让观众借助这些片段,去寻找通向艺术家内心感情世界的小径。最终,我们领略到艺术家超越和发现的指向,那就是一个用形式来表现的“陌生世界”。

瞿倩梅受过水墨画熏陶,从画面淋漓酣畅的气势以及浓郁得化不开的气氛,看出她曾经所接受的技法训练。而她对材料的那份敏感,那种信手拈来的分寸感,显示她的艺术天赋。虽然她学习了材料转换的艺术课程,也研究了艺术史和经典艺术家的技法,但是,对于激情奔放而又有足够控制能力的艺术家来说,技法的表达一定要与心理的图像有机结合。也就是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技巧的呈现,更是心理和感情的真实表达。瞿倩梅取用了材料具有的直接和直观的特性来传达一种直率的表现,这种直率的品质本身就有直指人的眼睛,进而直逼人内心的作用。将世界的外表抖落,让“本真”涌现,形成人和世界的新联系。其中,人与物质材料的关系不是利用和改造材料,而是留出间隙,让人和材料共同“表达”。也就是在材质“讲述”的过程中艺术家传达了这种“讲述”,突显了这种“讲述”带来的新感受。认真、细心、多方位地去感触物质,也就不失为接近真理的努力。这种努力本质上是一种探索与尝试,表明了发现和改变的意愿——改变原有的执着,新视域的展开和旧视域的隐退。也是新的可能性出现和新的生命希望的升起。   艺术家以宽广的心态观看世界,以宽广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

关键字:瞿倩梅,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