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沥出气泡——谈于幸泽的绘画作品
沥出气泡——谈于幸泽的绘画作品
作者:乌祖拉 潘汉斯-比勒(德国)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0-10-11

于幸泽2003年到卡塞尔艺术学院学习油画时,始终围绕“气泡”这一主题展开想象与创造。气泡总是以成群、相互依存的形态出现。如水般透明的气泡在大幅油画布上蔓延、扩散,以规则而又极其简约、抽象的形式,一行行排列开来,如同黑暗淹没了成排的肖像人头,这些肖像映着傍晚紫色的背景返回空中时,好像经过了清冷的山矿。凭借这些作品,于幸泽获得教授们的认可,在2006年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借此顺利通过了卡塞尔艺术学院的考试,之后返回中国。

在始终求变的一组组绘画作品中,气泡不仅仅只是绘画工具,就像其他众多工具一样,气泡承载着对当代社会出版物和广告的看法,在私人及公共领域创造了众多具有隐喻意义的身份和替代品。不要忘记:像气泡一样,幼儿玩具不仅存在于孩子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还充斥着许多成年人的头脑。借助充气技术,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氢气球填满公共的私人空间,气球上画有动物、人或其他图案,当气球变小时,还可以用嘴对其充气。

最近几年,于幸泽精心钻研出了一种更高超的技巧,以惊奇、惊艳的形式表现这些庞杂的气泡。首先,他用降落伞的伞绸代替画布。这种画布非常薄,极其透明,可以看到支架的轮廓。他决定将这一材料作为一种新的正规工具,进一步以全新的图像突出表现气泡。现在,他的主题全部采用错视法表现。透明的画布好像飘浮在空中,在表象和内在之间,像真实的三维雕像一样可以掌控或触摸。采用这种方式,最有意义的莫过于磨炼非凡的绘画技巧。对于现实中充满气的情况下,总会存在表面无法完全吹起的缺陷。在空气或氢气的张力作用下,透明画布发生卷曲,空气无法完全充满缝隙和纹理——于幸泽用浓重的笔墨和线条表现它们,合成材料表面的反射也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

以坦克、战舰、战斗机、隐形炸弹(两枚,俯视图和仰视图)和军用车等军事设备组图为例。这组作品的色彩非常细腻,蓝色、灰色和银色的表面阴影具有惊人的魅力,一方面模拟钢铁光亮的颜色,另一方面,对充气合成织物的细致描摹打破了对于军人面对玩具时严肃面庞的幻想,就像对于军事设备与玩具世界、成人和幼儿的严肃话题放声大笑,更像是对拜物的极端质疑。

拜物的主题很多,有时也有游乐园的题材,它们共同构成宏伟的整体效果,因合成材料而产生的错觉,表现了拜物的上层意识,并通过增加的几条具有自然色的小鱼以及用于充气的合成物反射增强效果。另外,大多数该类型的早期作品镶有人造老式边框,以讽刺的手法将充气作品提升到了古代艺术的高度。另一方面,许多佛像也以充气的形式再现,将合成织物涂成绿色和黄色,他只能在作品中将自己当成是沉思的符号,而从后面看,搭建的支撑木架周围表现出醒目的光环。如果放在以反映雄鹿、鱼等为主题的大型装饰旁边,则后者好像是对某一宗教曼陀罗传统的引用,现在却成为一种可以复制的庸俗的酒店装饰。

在未着色的透明画布上首次绘制这些作品时呈现金属阴影,然后用成人和孩童对迪斯尼的幻想作为补充,透明画布绸染成不同颜色,但仍保持其透明。总之,于幸泽经过大量研究后,终于找到了用特制胶质浸染轻盈丝绸的办法,这样表面能够吸收表现真实主题的油画颜料——这里不再详述技术方法。

最后,在基本图案后面或四周的光环有利于圆形画作,发散的光辉超越环形框架。于幸泽选择“头骨”这一在中国传统领域或当代绘画界不太熟知的主题,并在不同作品中以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在某些情况下,仍呈现出银色合成织物发出的金属光辉。他通过将圆分成四部分来表现一个超大头骨,并参照佛像将其涂成绿色和黄色。之前绘制的头骨不仅用蓝色阴影和周围明亮的天空表现,表面上的人物也用暗色表现,一处在鼻子上,一处在牙齿上。从远处看,空洞的眼窝紧闭;从近处看,犹如宽广的深渊。仔细观察,你唯一的评论可能就是在头盖骨右侧采用的充气膨胀效果。此类充气膨胀效果经常在以“现实”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中使用,但由于真正的头骨是最坚硬的物质,涉及头骨的画作具有黑色幽默和似是而非的双重韵味,具有充气效果的作品好像仿造品,亦或是表现头骨的幼稚工具。再加上环形框架和光环,这些绘画作品表现了一种超强的象征意义——对接纳死亡和超越死亡的质疑。

当然,还可在宽泛的当代艺术界建立一些参照。现在全世界最著名的是Damien Hirst采用铂金并镶嵌钻石所创作的头骨。2007年,这件作品作为整个艺术界最昂贵的作品很快售出,也许它是个生动的比喻。于幸泽的充气式头盖骨也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质疑。把头骨绘成一幅作品,然后可以做成充气式雕像,在我们的想象中它会轻易摆脱支撑的空气,就像大气层的连锁反应。在年轻的当代艺术界,有很多表现大型膨胀物的创作,例如Paul McCarthy的粪堆。自1986年以来,Jeff Koons的充气式雕像一直被看作是“五金件”,它们均采用抛光钢材或其他金属制成。这些参照物不会导致于幸泽的作品黯然失色,相反,它们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幸泽双面“伪饰”的印象,一面是着色的雕像,一面是充气式物体。拔掉塞子空气马上就飘散了,或者是,当你认出它时,大笑着说,原来这是一件绘画作品。

关键字:于幸泽,绘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