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汪天亮:成功的艺术“冒险家”
汪天亮:成功的艺术“冒险家”
作者: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09-10-26

一、

原以为艺术家的故事总是波澜不惊、大同小异,但与汪天亮面对面交谈,读他眼神中独一无二的锐利与锋芒,始信艺术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征服人的力量。

汪天亮的故事充满了浓烈的“色彩”,浓烈得“一塌糊涂”,如同他的那些充满了激情与幻想、疯狂与冷静、永恒与怪诞的作品。

阴雨的天气,在汪天亮的画室等他。远远地从走廊的尽头大步流星地移动而来一个粗犷的剪影,侧光顺着他身体强健的线条,倾泻而下,阴影部分闪着他双瞳的亮点。

汪天亮是那种让人看一眼就记忆深刻的健硕的男人。

我不知道汪天亮是否练过武,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仗义热血、飞檐走壁、潇洒倜傥、动静自如、快意恩仇的剑客形象。坐在我对面的汪天亮,侃侃而谈,他有极好的口才,眼神始终保持一种专注。

听说但凡练过武的人,眼神都极镇定。虽然不知道,汪天亮是用了多长的时间,才将飘移不定的人性钉牢在双瞳之间;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跟所有男孩,或者男人一样,年少时的汪天亮,也有过一段可以明确出起止日期的叛逆时光。

但汪天亮的叛逆充满了某种悲剧色彩。

汪天亮生于上海,共有五个兄妹,汪天亮排行老二。文革期间,作为厦门市委书记的父亲深陷囹圄,无休无止地被批斗。父母被投入监狱,兄弟姐妹四处离散。当时,汪天亮觉得在福建已无法生存下去,于是准备投靠在上海的父母的老战友,他给他们的子女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了文革,谈到了自己和家庭的处境,也似懂非懂地谈到了毛主席和江青,认为江青不是一个好女人,毛主席被江青欺骗了。没想到阴差阳错,这封信被误投到父母在上海的老战友对面人家的信箱中。对方看到信封上儿童的笔迹,也就顺手拆开。但当看完信后,如临大敌,认为信中充斥了不可饶恕的反革命内容,于是这封信被直接由专人从上海转到北京。北京层层追查下来,一查查到是16岁的汪天亮的手迹。

造反派岂肯罢休,一个小孩不可能写如此“恶毒”攻击“江青同志”的信,肯定是其父母指使。于是,16岁的汪天亮从上海被押回厦门,原先被判入狱7年,但只被关了三年,林彪便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父亲也出狱了。

回忆那段日子,汪天亮不仅没有后悔,而且内心充满了感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汪天亮不无幽默地说,“上帝爱你,才叫你受苦。”

也许命中注定似的,一切成就一番事业者,都免不了经历一番挫折,只不过对汪天亮而言,时间早了一些。

16岁,这是他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年龄。

二、

汪天亮的形象就是艺术家的符号:短得不能再短的平头,络缌胡子,嘴边还蓄着小胡须,魅力四射。霸气十足又文质彬彬,激情澎湃又含蓄内敛,始终面对一个又一个艺术与生命的挑战。

汪天亮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段当年汪天亮刚从监狱出来时的情景。

当时在邵武(汪天亮的母亲其时已是邵武县委副书记),汪天亮的哥哥汪征鲁(现为福建师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和这位朋友以及他们各自的女朋友在屋里聊天,汪天亮悄悄地走进去,直挺挺地站在墙角。那位朋友当年的女朋友至今还记得汪天亮那一霎那的眼神:像在铁笼子里关了很久的猛兽,眼睛直钩钩地四处张望,面无表情,很可怕的样子。

这位朋友又补充道:他是骨子里的艺术家。

汪天亮小时候没有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他对艺术的敏感似乎是天生的。他的儿童画7岁时就在日本展出。有一段时间,汪天亮痴迷上了画马,他就长时间蹲在福州南公园附近的马路边上,因为那里经常有马车出没,他仔细地观察马的形态,眼中的马和心中的马在他脑海里有了最初的变奏。

汪天亮说,他的父亲是军人,却酷爱文学,戎马半生写了100多万字的日记,还写书、写小说。作为高级领导干部,这是很难得的。家中有许多藏书,有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哲学的、文学的、科普的。至今汪天亮还清晰地记得少年时徜徉于父亲万册书林中的快乐时光。

但在学校里,汪天亮却是狂野难驯、调皮捣蛋的孩子王。只有艺术,让少年的汪天亮此起彼伏的横冲直撞的内心渐渐安静下来,收敛下去。

之后跟着母亲(此时母亲已是邵武县委副书记),汪天亮先是在邵武汽车保修厂电工班当学徒。当学徒时,师傅在梯子上上上下下,累得气喘吁吁,汪天亮则在下面“指挥”师傅干这干那。学徒没当多久,考虑到他会画画,厂里于是派他到保修厂子弟学校教美术。

1982年,汪天亮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如鱼得水的汪天亮似乎第一次真正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学校就在天风海涛的厦门鼓浪屿,此时的他,正在积蓄着力量。

3年下来,工笔、写意、国画、油画、雕塑……各种绘画类别他都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学习。但走惯了“野路子”的汪天亮刚进入学校时,觉得学校的教学方法束缚了他的个性,不能随心所欲地自我发挥。平时谁都夸他画得不错,可老师却认为他的画毫无章法,考试经常给他不及格。

但汪天亮始终相信自己是一匹“千里马”。

三、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很惊讶汪天亮在与我兴奋地交谈中脱口背诵出的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诗。这首诗大概与汪天亮的心境不谋而合。

在艺术的花园里独步寻花者,正是汪天亮也。

艺术的“天眼”一旦打开,创造的冲动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早在1982年,汪天亮便在福州举办过“纸刻艺术展”,展示他的现代装饰纸刻。

1996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汪天亮现代水墨画展”,曾轰动一时。

此后,他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代漆艺创作中。

也许冥冥之中,汪天亮知道这是一种艺术的“冒险”,但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要打破传统漆画中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之类的固定程式,突破传统漆艺中“宫廷味”、“富贵味”的狭小天地,开辟题材的新领域。

汪天亮的作品除了具有漆的所有特性外,图式的张力,视觉的个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很多作品,以文字入画,有的以甲骨、钟鼎、秦篆、魏碑这些平面符号的传统书法为主题,有的以仰韶文化彩陶纹样或传统文物工艺图案为母体,进而采用分割、移位、重构、交织等手法,组成抽象的构图。

汪天亮对中国书法的线条特别推崇。他形象地说,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实际上就是完美线条的呈现。他说老外吃饭时用刀和叉, 再在脖子上围一块餐布简直就像做外科手术,说多别扭有多别扭。他说中国人习惯握手而不习惯拥抱是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大气体现,握手是表明我手中没有武器。当汪天亮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这些思考在国外演讲给外国朋友听时,老外对他佩服得不行,他们觉得中国文化简直太神奇了。

汪天亮的艺术“冒险”成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汪天亮。他一直生活在他的那个漆艺世界中,他不断被人“否定”,又不断被人认同和接受。同时, 他自己也在不断否定中。正是这种不断否定,不断创造、再创造,汪天亮始终保持了艺术的“花开不败”,确立了自己的个性风格,演绎了“汪天亮流派”的漆艺风范。

有评论家这样写道:“在漆艺界汪天亮被认为是‘异端’,但他的确是率真狂放的。在同时代画家中,他不但有极怪诞的幻想,而且是一个创造力极为丰富,时速性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变化多端的狂热的艺术创造者和探索者。”

有“冒险”才会有成功。当全息摄影等技术的出现已经可以满足艺术写实的任何需要时,人类对内心世界的观照和呈现才是艺术追求的真正意义所在。许多人原先以为汪天亮的抽象漆艺作品是“乱搞”,但真正接触汪天亮的作品后对“抽象”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认为有思想的真正的抽象的艺术品非常非常地美。

汪天亮的漆画作品都很抽象,或以红漆为底,黑漆作画;或以黑漆为底,红漆表现主题。加之镶金嵌银,极尽漆艺的各种传统表现手法。但又通过色彩的浓淡变化,色块多变的表现形式,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许多喜欢收藏汪天亮漆艺作品的人都觉得,他的作品非常大气、霸气,特别是韩国人、日本人和中国的台湾人,他们觉得摆放在家里可以镇邪。

汪天亮的作品几乎走遍了世界,他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都举办过现代漆艺展,被国内外许多机构和个人收藏。

在艺术的冒险上,很少顺水推舟,更多的是逆流而上。

在我看来,真正的艺术冒险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们不给自己留后路,如果失败,就真的一无所有了。而那些浅尝辄止的人,则会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而汪天亮就是那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艺术的“冒险家”。

关键字:汪天亮,漆艺,冒险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