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漆苑奇葩----赏汪天亮漆艺的创新意识
漆苑奇葩----赏汪天亮漆艺的创新意识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26

我与汪天亮之交往,缘于漆并深交于漆。在近二十年的交往中,他的天资聪慧、勤学勤制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因这“三才”相辅相生而形成的“形、色、质”俱佳的大量漆艺群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我,我想,在中国乃至东亚、欧美,均给人以“漆苑奇葩”的深刻印记。

漆艺术是一门高雅之艺术。纵观世界漆艺术的发展史,它的每一步发展,正象中国一位古哲人所说的“江山代有才人出”那样,需要各个时代的漆艺家不断地继承、创新、开拓,才得以延绵其亘古的生命长河。我以为,汪天亮可算是中国漆艺术这一长河中的一位“奇人”。他对漆艺发展的贡献,有似于中国的“词”这门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苏轼。苏轼是极大地发展了“宋词”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而汪天亮的漆艺不拘一格,不守成规,也是在内容和形式上极大地丰富了漆艺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世界上任何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天外乎都是在内容和形式这两大方面的开拓和创新。

他的“奇”,首先是在漆艺的内容上。汪天亮的《藻井系列》、《漆书系列》、《大器系列》、《小品系列》、《水墨系列》等作品,能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秦篆魏碑、大汉纹饰与气度,明清园林的诸多元素。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人的视觉张力,既有古典的老庄思想、儒学学韵味,又有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将理性与激情、奔放与诗意,天然肌理与冥想色彩融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漆艺作品的内涵。读那些“小品”和“大器”,能给人以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之感。

尤其上他的表现形式,一改中国自明代以来趋于浮华表面的装饰风格和单调畸形、工于雕琢的工艺技法,创造出一种多元、多造型的文化现象。但这种多元的表现技法,又是扎实地植根于传统精华之上的。如髹饰程式做底,将打磨、推光、剔漆、刻丝、罩明、沥金、描金、堆漆、彰髹、剔彩、嵌金、镶银、犀皮、螺填、莳绘,变涂等技法加以移植打造,施于或平面、或立体、或变体的漆画或漆雕、漆塑的作品之上。他的《小品系列》、小巧玲珑;他的《大器系列》气势磅薄,那些类似人体的造型,采用夸张、变型、抽象等多种技术手法,构成了奇特的艺术形象。其中似有汉唐夹纻造像的成份,又有现代雕塑的元素。从中,我也领悟了他对“器”和“漆”汉字谐音的见解:所谓器,即能容纳,能容下天下大小之物者即为器,作为一门艺术,能容纳古今中外各大小艺术门类之长的当数漆艺。因此,他不拘泥于专做某一类作品,如漆陶、漆画,如箱、奁、盒、盆,凡可造型者,均尝试之,凡可借用之手段,辄揉用之。比如他的漆艺作品中,恰到好处地揉入了中国大写意水墨、书法,他还尝试了漆艺与刺绣的结合,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或许,这就是某些人认为的“杂”和“异端”,但我以为,这正是他难能可贵的“特立独行品格。他的确是率直狂放,属于将幻想融入创作的时速性和跳跃性极强的艺术家之列。在漆艺发展的历程中,需要循规蹈矩专攻某一特类者。更需勇于“吃螃蟹”的勇士和“遍尝百草“的尝试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就是这类勇士和尝试者之一。

日中漆艺交往源远流长,中国汉唐时代的漆艺深涤地影响了日本的漆艺文化,从而催生了日本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的“唐风“与”和风“,之后,中国的宋元与日本的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日中漆艺一蒂两花,各有千秋,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日中漆艺几乎同时影响到欧洲,幕府时代和明治时代,日本漆艺某些方面又反而影响和促进了中国漆艺的发展,这说明了两用人才国历史上均有着一批批一代代勇于学习创新的开拓者,也说明了加强两国漆艺交流的重要性,这才推动了世界漆艺的向前发展,这才使得当代漆艺呈现出风格多样的新鲜气息。

我谨祝日中两国漆艺交流万古长青,乐见汪天亮先生漆艺事业前程无限。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 三田村有纯

关键字:汪天亮,漆艺,创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