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孙振华:他总是带着那一代人的痕迹
孙振华:他总是带着那一代人的痕迹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10-13

一、 以往对隋建国的评论及后社会主义视野

大约从1994年开始,也就是隋建国和傅中望、张永见、展望、姜杰五人举办了《雕塑1994系列个人作品展》之后,隋建国就开始了与人的对话、接受采访,讲自己的经历,讲自己的作品。从那时开始,隋建国的自我讲述,本身就成为了隋建国艺术的一个方面。

隋建国的讲述能力是杰出的,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还很少有艺术家像隋建国这样,能够如此清晰地把自己的作品的动机、来源;把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创作时内心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讲的如此清楚;能够把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逻辑结构讲得这么明晰。

作为一个优秀的讲述者,隋建国的特点还在于,在对话中,他始终占据着话题的主动,他很容易把对话者的思路带到他创作的情景中。

他的这些讲述无疑是重要的,没有这些讲述,就没有现在人们对隋建国作品的认识;因为这些讲述,使我们今天对隋建国的作品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基本的判断。

不过,隋建国的讲述同时也是一把双面剑。这些讲述由于被评论者、媒体工作者的大量引用,获得他们的认同,使它同时可能产生一种遮蔽作用;这种遮蔽容易形成模式化的看法,影响人们对他的作品缺乏进一步更深入地、多角度的讨论。

这当然不是隋建国自身的问题,而是中国当代批评的问题。由于资料来源的相对单一,和对批评对象的简单分类和划线,使我们对一个批评对象的解读陷入到类型化、简单化之中。

读完隋建国的全部讲述,仔细分析他的作品,加上近距离对他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隋建国艺术创作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至少受到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无法接触到的西方的现、当代的思想;第二、因为历史原因,在改革开放之前无缘正面接受的中国传统思想;第三、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给隋建国这一代人打下了深刻烙印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毫无疑问是隋建国20岁之前的关键词。在隋建国成为一个艺术家之前,这些思想对他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以后,隋建国在接受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无疑也对以往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反思和清理。

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当隋建国接受了新的思想和知识之后,与原来占主流地位的思想,即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他是不是就因此完全抛弃了社会主义经验,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隋建国呢?他是否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成为了一个西方化的隋建国或者传统的隋建国或者西方加传统的隋建国呢?

不仅是隋建国,整个中国在1978年以后都对以往社会主义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没有这种深刻的反思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经过了自我反思、清理和调整的社会主义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对此,当代国际思想界针对中国和东欧的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后社会主义”。

如果我们不想继续沿用既往的所谓“当代艺术”的方式来评价隋建国以及他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从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来关照隋建国,那么我们就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批评角度和视野。

借用美国左翼理论家,阿里夫•德里克的说法,“后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描述,或者说,后社会主义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面,中国开始调整过去的策略,希望走向民主、市场的道路;另一方面,这个方向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消亡,也不意味着走向资本主义,后社会主义仍然和以往的社会主义保持着继承关系。(注1)

如果后社会主义是对当今中国的现实的描述,那么在这个背景下的隋建国放在后社会主义的视野中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后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重要实践,就是重新调整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而隋建国作为曾经拥有“社会主义经验”的艺术家,他的艺术追求和作品与其他当代艺术家相比,无疑是一个有意义的文本,因为它将折射出,一个艺术家个体与一个大时代之间的关系。

隋建国的创作非常努力,如果把他所有的作品综合起来看,发现隋建国其实只做了一件事,讲述了他个人的故事,展现了个人的心路,从这一点而言,他的作品是非常个人化的。另一方面,正因为他是个人的,所以把他的故事放在一个转型的时代,从“社会主义”向“后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背景下看,他的故事又总是带着那一代人的痕迹;又总是带着后社会主义的痕迹。

隋建国这一代人是什么人?——是社会主义、毛泽东培养出来的一代人。是青春期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的那一代人。

当这一代人恰逢时代的转型,恰逢中国向后社会主义的转变。过去的社会主义经验和后社会主义的现实在这里遭遇;青春时代所形成的思想、情操和内心生活和后社会主义的转型、激变、分化在这里汇合,这些赋予了隋建国作品特殊的价值,也给了让他通过个人,描绘在时代的巨变中,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反思、内省、探求、适应的内心痕迹的机会。

后社会主义视野中的隋建国,将关注对于在社会主义、毛泽东时代、文化大革命中成长的隋建国而言,社会主义的经验是如何在后社会主义的时代呈现出来的?

后社会主义视野中的隋建国,还将关注,在后社会主义的现实中,那些来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那些曾经被视为“异端”的西方思想,是如何因“改革”和“开放”的需要,被隋建国所吸收的;它们又是怎样成为隋建国后社会主义艺术创作的一个部分的?

后社会主义视野中的隋建国,所关注的还有,在经历过青春、激情的革命后,在豪迈地砸碎一切封建主义的枷锁,清除陈旧、腐朽的没落阶级的意识后,在后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本土经验、民族特征又是如何在后社会主义时代的个人创作中获得新的生命的?

……

只有把隋建国放在“后社会主义”这种特殊的背景中,才能让他的作品得到真正的阐释和为人们所理解。

用后社会主义的视野看待隋建国,会与过去有所不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在以往对隋建国评论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例如,把隋建国简单看成是一个接受了西方的当代艺术观念的艺术家;看成是一个不适应现存国家意识形态结构的艺术家;看成是一个反抗现存体制而又能获得体制承认有取得意外成功的艺术家等等。

……

中国后社会主义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隋建国只有在这个特定的现实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在这里并不打算更多展开分析隋建国的作品,而是侧重于对他思想资源的分析,从中我们希望能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一种新的视野。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后社会主义,隋建国,孙振华,社会主义,艺术评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