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段炼:穿开裆裤的知识精英
段炼:穿开裆裤的知识精英
作者:段炼    来源:段炼博客    日期:2010-07-26

1

知识精英是个无耻的群体,这群人穿着开裆裤。

上面这句话,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会惹恼一船人。

前文《当代艺术与内裤反穿》在网上贴出后,立刻被其它网站转载,并得有趣的反馈。其中两位网友的留言很有意思,一位说“当代艺术没穿内裤”,另一位说“当代艺术穿的是开裆裤”。

第一种说法类似于皇帝的新衣,而其隐喻还要再进一步,暗示皇帝“被穿新衣”。那么,是谁胆敢给皇帝穿新衣,那些瞒天过海的裁缝为何敢如此嚣张?

这问题引出了本文主题:在中国,知识精英是个无耻的群体。这主题与第二位网友的留言相关:当代艺术穿的是开裆裤。

我想说:知识精英是穿开裆裤的群体。

2

西方游客到中国旅行,看到中国儿童穿开裆裤,大为惊讶:为人父母者竟然端着孩子的双腿,让其在公共场所当众拉屎拉尿。这是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就像天安门广场有无数中青年男子勾肩搭臂、拉手挽腰拍照留念一般,让老外大开眼界:谁说中国不开放、不自由?中国男同性恋可以在天安门广场公开亲昵呢。

当然,这是误读。

可是,关于开裆裤一例,却并非全盘误读。

有些老外将开裆裤看得很认真,并以此来研究中国人的国民性,就像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人类学家本妮迪克特写作《菊与刀》那样。20年前我到加拿大学习艺术教育,读到一篇关于开裆裤的学术论文。现在还恍惚记得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著名教育家朱迪丝·波顿教授。波顿自70年代初就到中国作田野调查,研究课题是中国的儿童教育。

记得波顿在文章里说,中国父母给孩子穿开裆裤,为的是孩子拉屎拉尿方便,还可以少洗尿布。她根据实地观察发现,孩子自幼穿开裆裤,养成了随地大小便的习惯,而且不以为耻。在农村,有的孩子已经到了小学年龄,仍穿开裆裤,这些孩子自幼缺乏羞耻感。在城市,父母让孩子随地大小便,使孩子从小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德心。于是,在中国的成人社会里,才会有不排队、挤车、抢座、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大街上叫骂打架、群体围观等独特的社会现象。

据说波顿的文章译成中文发表后,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反感,有人著文反驳,说她以偏概全、不懂中国文化。

3

本文并不打算讨论误读问题,而是想借此指出,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例外是自幼穿开裆裤长大的,尤其是当今这一代知识精英,生长在文革时期,从小就很习惯两腿一叉、旁若无人地随地大小便,毫无羞耻感。幸亏后来上了学,接受了现代教育甚至西式教育,于是,穿开裆裤和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在成年后就被人伦教化给压抑下去了。这就像弗洛伊德心理学所说的,被压抑的本能欲望换了一种方式,以隐喻变形而表现出来。在常人,这隐喻变形为梦;在教养较差的人,则是公共场所缺乏公德的行为;在艺术家,这隐喻变形为下作的作品;在知识分子,这隐喻变形为无耻之举。正是这无耻,揭示了成年后的知识精英今天穿着变形的开裆裤。

上述变形的心理原型有着同一根源:童年的开裆裤。例如,知识精英剽窃抄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辩解起来振振有词。这暴露了中国知识精英群体性缺乏羞耻感,祸根仍是童年的开裆裤。

对个人而言,穿开裆裤是一种自由选择,虽因年幼而由父母决定,但孩子却很享受开裆裤给予的随地拉撒的自由。可怕的是,开裆裤的自由被成年后的知识精英给贴上了西方民主的标签,如此一来,谁还敢对开裆裤说个“不”字?

对群体而言,穿开裆裤的乐趣在于可以不守社会公德和法律,例如满大街横冲直闯、逆行醉驾、违规超车的有车一族。这些人破坏公德和交通法规的潜在心理,可称“开裆裤心理”,这就是:当年老子和你一样都穿开裆裤,现在老子阔了,穿名牌西装了、开名车了,你却仍旧还穷,所以老子要撒点野给你看,并死摁着高音喇叭对全世界大声叫喊:我阔了!

在此,西装与名车是成年人之开裆裤的变形呈现。

从符号学角度说,车是金钱财富和地位权力的能指,老子开车就是有钱,没钱的行人就得给老子让路。开豪车的人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倒行逆驶、敢于扇交警耳光,就因为这是豪车,说明老子有钱有地位。可怜的阿Q当年只敢想象自己的先辈曾经是阔人,却不敢想象自己的后人还真阔了。阿Q的在天之灵若是有知,一定会高兴得笑醒,再次手执钢鞭,深更半夜从墓地里爬出来,高声向世人发布宣言:我儿子孙子真的阔了!

关键字:开裆裤,知识精英,段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