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农民画需自我超越
农民画需自我超越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日期:2010-07-11

从艺术上看,中国农民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克服普遍出现的僵化模式。这表现在:一是选题的雷同与重复;二是形式语言上的如法炮制。农民画家大都借助于一定的题材表达意向,但他们又多不具备辨识题材和意向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打响”的作品多靠了偶然性;而一旦成功,大家便蜂拥而上,齐来摹仿。摹仿别人的移植品而不自己去创造性地移植,既糟踏人家,也延误自己。安塞等地学习金山,但他们全力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遗产,就有后来居上之势。金山创造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但也开始重复自己,如不自我超越,就会衰落。而像嵊泗这种创造型的农民画,也面临着能否跨越第一次的成功、完善自己并继续有新突破的问题。

在僵化模式中,以装饰化最为严重。农民画的普遍装饰性来自对民间工艺的承借。将工艺的装饰语言承借到绘画中来,可以使绘画形式产生新颖感,也极易陷入工艺的规范而难以自拔。要农民作者抛掉装饰性而独创新的符号系统是极困难的,较为可行的办法是保持装饰性而摆脱对装饰程式的重复,并在广泛承借与最大可能的创造中使装饰多样化、个性化。 

与装饰倾向相连的另一问题,是农民作者男少女多,有的地方几乎清一色女将。这固然事出有因:历史上的民间工艺多出自农村妇女之手,今天能抽时间创作农民画的也多为妇女。女性情感细腻,观察力与描绘手法有独到优势,有的地区自然出现女画家群体值得称道,但总体格局上的“阴盛阳衰”就使农民画气力不足。譬如承借,妇女们只从刺绣、剪纸中择取,而很少从民俗雕刻、民间陶瓷或编织等男性气质的民间传统中借鉴汲取。

随着农村文化教育的提高,农民画独立机构和创作“个体户”的出现,个别农民作者向着专业化转变,杰出者会逐渐完善自己的风格,从群体中独立出来。农民画家能否普遍地追求这一方向,从而达到一种艺术上的自我超越呢?

近百年的中国画坛,出现过由木匠、民间画师而成长为一代宗师的齐白石。对现代农民画家来说,齐白石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先例,谁也不能说今后不会再出现第二个齐白石式的巨匠。但中国美术史上有几个齐白石式的艺术家呢?齐白石走的是一条由民间艺术而进入文人艺术、精英艺术的道路,他为此进行了将近60年的辛苦耕耘,并借助了特殊的机遇和条件。对于绝大多数农民作者来说,不具备特殊的内外条件,这种努力多半要落空。探求自己的艺术个性是可能的,过高的专业化和精英化则不切实际。但这里还有一个可资参照的先例,就是法国画家亨利·卢梭。他是一位业余画家,“丝毫不了解正确的素描法,也不了解印象主义的诀窍。他用简单、纯粹的色彩和清楚的轮廓画出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和草地上的每一片草叶。可是不管在老练的人看来多么笨拙,他的画却有非常生动、非常单纯、非常有诗意的东西,人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大师。”卢梭的艺术启示了许多人,在法国和欧洲兴起了一场“追求天真、纯朴的奇特竞赛”,并由此而出现了至今不衰的“稚拙画派”。

卢梭的素质、时代环境和艺术氛围与现代中国的农民及农民画大不相同,但他们都具有民间的单纯与天真。农民画家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又保持天真质朴本色,也有可能发展出类似稚拙艺术的中国民间画派。当然,一个画派出现,必须有精英艺术家参与其事——他们必须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具有农民的天真单纯。当中国广大农民的物质与精神天地都被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所占领的时候,目前这样的农民画大约不会存在了,但应当也可能有中国卢梭式、稚拙艺术式的画派存在,那也许是农民画在艺术意义上的升华、转化和超越。作者:郎绍君

关键字:农民画,超越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