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以焚烧为“语言”
以焚烧为“语言”
作者:杨六记    来源:《外滩画报》    日期:2010-06-04

被称为“烧烤”艺术家的薛松,其作品“新上海”近日在世博会的宣传片中亮相。这幅用浦西历史老建筑拼贴出新陆家嘴天际线、用清明上河图取代黄浦江、天空飘满阿拉伯数字的作品,如同儿童画一般洋溢着某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将现成的图像和文本进行选择、拆解、焚烧、重组、拼贴、绘制,最终形成符合自己需求的新图像,这看起来像流水线般的制作程式,薛松已经使用了近20 年。自从那场意外的火灾,阴差阳错让他找到“语言”后,薛松已经坚持用这种语言述说了“古典流行”、“文字符号”、“古今对话”等多个系列的故事。“我也在慢慢琢磨着焚烧的技巧,控制焚烧的程度,开发新的灭火器材,”他依然对“烧烤”津津乐道,“虽然语言没变,但是具体的过程还是有区别。”

1990 年冬天,工作室的一场大火改变了他的艺术道路。“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我的所有物品,也烧毁了我从一个小地方来到大上海的全部足迹。”大火熄灭后的狼藉劫灰和那焦糊的味道,令薛松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审美感受,也使他找到了“说话的方式”。他决心把“焚烧”的意象搬到画布上。于是,他在火灾现场找到那些被烧毁的书、床单、画册等残物,一一端详琢磨,把它们拼贴到画布上。

薛松说,他的工作其实就是大量地搜集各种印刷品,从时尚大片到传统字画,同时用烧剩的烟灰作画。作品红、黄、蓝大面积色块的分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安迪·沃霍尔的作品。薛松承认自己的作品属于波普,也很崇敬这位具有革命性的艺术家,他抓住了美国消费文化的精神,而这也是薛松自己的目标。像沃霍尔一样,薛松擅用流行符号,非常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当然也不拒绝与那些“有品位的品牌”合作。近日,时尚品牌Ferragamo 还将他的作品特意印到了钱包上。

薛松认为,自己更关注图像元素之间的融合,对于中西合一、古今合一、天人合一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只有在艺术家的眼中,三大宗教才能手牵着手,和谐起舞。”所以薛松在一幅作品中借用了马蒂斯的名作《舞蹈》,让象征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符号挽手起舞。

薛松1988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比同门师兄蔡国强晚三届。在薛松看来,舞美系因为设置在戏剧学院这样一个宽泛的环境里,较少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对学生有苛刻的技术要求,学生在艺术观念上可以更自主、更大胆。“我们更强调合作,因为舞美本来就是舞台戏剧的一部分,所以,我更喜欢宽泛的题材,而不是在象牙塔里钻牛角尖。”

关键字:薛松,焚烧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