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比利安娜:话语权旁落,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比利安娜:话语权旁落,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09-08-15

最后的晚餐

余友涵1996-地

《上海滩:1979-2009》是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历时一年的上海当代艺术展览史调查的基础上成形的。比利安娜在调查中发现,上海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因为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而面临被遗忘的危险。她认为,这突出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命门——话语权的旁落,而话语权的问题是中国当代艺术整个系统的问题。

回溯当代艺术30历程

将于9月5日在上海揭幕的《上海滩:1979-2009》,被称为是“30年以来对上海当代艺术最完整的回顾展”,策展人比利安娜表示,展览第一次把上海几代“上海滩”的代表艺术家(包括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艺术立场等)都邀请到一起进行联合展出。不过记者发现,比利安娜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上海展览史的专题研究,对30多位在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十分活跃的艺术家与批评家、策展人做了访谈。

身为塞尔维亚人,比利安娜强调,她不是那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不需要也不想对那些事件与当事人作出评断。她想用历史学家的态度与方法,还原“犯罪现场”。而这些正是她与近两年渐成热点的当代艺术回顾展的不同之处。她的展览围绕艺术家个体展开特定的时代与上下文,呈现52个艺术家的150件展品,其中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就十分活跃的艺术家当年的代表作,也包括现在重新制作的90年代初的装置作品;为了呈现30年的全貌,还包括了年轻艺术家近年的新作。她还透露,将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出版《上海滩:上海艺术家的个案(199-2009)》一书,内容包括对这30多位艺术家的访谈与他们的代表作。

边缘化带来遗忘

她表示,对参展艺术家的选择她有两条标准:一、不仅是居住与工作在上海,还要看其与本土艺术是否发生关系或影响;二、是否有艺术语言的突破,要看艺术家的作品对艺术语言的探索有没有产生重要影响。在访谈和挑选参展艺术家的过程中,她发现这些人做过许多事,发生过重要影响,但因为上海在全国处在一个边缘状态,其中不少人会被人遗忘。

从展览的角度看,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地下实验艺术展十分活跃,90年代艺术家参加国际大展以及进入新世纪后官方举办国际性的双年展。她认为上海艺术家在这三个阶段都有出色的表现:80年代上海先后举办了一连串有影响的前卫艺术展览与活动,上海美术馆更是早早融入其中,如丁乙1986年做过的行为艺术活动“布雕”,1988年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最后的晚餐”展览等;在90年代,1993年中国艺术家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中一大部分是上海艺术家,1996年上海美术馆就举办了上海双年展;在新世纪,上海双年展成为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展,在全国性的美术馆热中上海也涌现了一些有影响的民间美术馆,还出现了艺术家集体策展现象。因此她强调,这样被遗忘是不公平的。她要通过她的展览提醒观众,在过去的30年中,存在过这些人、这些事。

话语权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她特别强调,在调查中她发现,上海艺术家的作品在上世纪90年代有很多参加国际展览的机会,但却被西方策展人拒之门外。她认为这与西方的选择有关:那些西方策展人有他们自己的“中国想象”,对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题材有特殊兴趣,喜欢所谓的“中国符号”。她认为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致命的弱点——话语权的旁落。

她还指出,话语权是整个系统的问题:一、从艺术家看,以2000年为界,之前当代艺术受到官方的压制而采取了“反体制”的姿态,之后被官方认可,艺术家就失去了对手,必须重新思考身份。当前艺术家还处在消费状态,把前几年“反体制”过程中积累的文化资本消费得差不多了。二、从批评家、策展人角度看,他们对艺术生态,艺术家的创作等并不了解,他们所讨论的问题,使用的观念、方法,都跟不上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对当代艺术创作几乎不起作用,策展也往往变成组织展览。三、从艺术机构看,当年上海美术馆、比翼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过一系列的重要展览,但近年来的变化使机构的作用变了,发挥的作用很有限。

她强调,最近二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遭遇瓶颈,国外艺术圈也出现了转向,对中国当代艺术失去兴趣,可见本土的建设很重要,不能依靠国际的需求、西方人的想象。当务之急,应该对本土艺术进行梳理,争夺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她希望新展览对此会有所裨益。

关键字:比利安娜,话语权,策展人,上海,当代艺术展览,话语权,上海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