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艺术院校学科建设浅议
艺术院校学科建设浅议
作者: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日期:2009-05-22

当下,一些地方艺术院校学科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贪大求全”、“追风赶潮”、“攀比仿效”等现象。具体表现为,或快速扩大规模,并力求在学科建设上全面开花,广泛覆盖;或太注重时尚与热点,将学科与当下“卖点”紧紧联系起来运作,遂以短期效应为自足;或不顾本院校的学科基础与学科积累,不太切合实际地与国内一些一流院校攀比,甚至仿效行事。上述现象在学科建设上暴露出的问题很多,最致命的有两点,一是不利于学科积累及持续发展,二是不利于突显地方艺术院校自身的特色。也正是针对此现象,笔者特别提出,地方艺术院校学科建设应关注本土文化,开掘地域与民族文化资源,以突显自身特色。

民族与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意义重大</B>

关于民族与地域性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话题。由于自然的、人文的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积淀的种种原因,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艺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同时也固化着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稳定性;它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各类文化的基本构架、发展趋势,以及整个文化活动的和谐态;体现在艺术形态和艺术情调方面,更容易存留民族的原生态,让人感受到本民族历史形态的本真;最显而易见,也是被运用得最为充分的,那就是本民族、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心理特质等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具有民族或地域特性的艺术家,可以开启和激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鉴赏者新的审美感受,并拓宽其审美视界。此外,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作为本民族与本地区人们思想感情的体现,还可以有效地激发群体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思乡情怀、寻根崇宗意识等等。

在全球化背景下所提供的种种新的机遇与可能面前,中国各地方艺术院校如果能够自觉面对本地区、本民族(特别是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努力开掘,悉心研究,则完全可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而且对于每一所地方艺术院校来说,这既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其责任所在。

地方艺术院校的五点优长</B>

关于学科建设中对于民族性、地域性文化资源的开掘与利用,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往往会各有千秋,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指向应该是明晰的,那就是力求探寻与激活在当代新的背景之下发展民族、地域文化的因子和机缘,并使之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概言之,自觉开掘、利用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至少有如下五层意义:其一,是民族、地域文化在当代背景下实现有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二,是在当代背景下对于民族、地域文化身份的确认,以使其在营造多元共生的当代文化景观中显示自身价值;其三,对民族、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当代新的阐释,并使之焕发出为更多人所接受的新人文品质;其四,关乎本地区、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抢救与科学传承,特别是做好传承机制的探讨与传承人才的培养;其五,为推动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艺术事业提供学术上的支持与服务。

关于当代背景下开掘与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确有大量新的课题可做。地方艺术院校担负这方面的任务,相对而言,多半有其自身的便利与优长之处。关于其便利与优势至少有如下几点:一是了解本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优势;二是利用多种方式广泛搜集资料与信息的优势,特别是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资料与信息搜集方面,其优势更明显;三是人才方面的优势,除了院校自身的专业人员之外,从民间到其他文化艺术实践与研究机构,均可以成为学科建设中可以整合的重要人才资源;四是研究氛围方面的本土“在场”性优势,包括习俗上的感受、融通与语言把握上的便利;五是学科成果的便于检验与回馈,包括引入教学实践和运用于其他相关方面。

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B>

明了大势之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重视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但不可有“吃资源饭”而自足的思想,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视野中对待,并努力使本土资源在凸显特色的同时成为优势;二是要以各种相适的形式对传统的本土文化进行传承,但不可简单地因袭移用,甚至固步自封,而是必须以进取的精神将其置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性地开掘和利用,以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因为任何民族、地域文化的内涵都不可能是一种纯粹的静态,它具有时间性,只要时间在流动,这一内涵就在变化与更新之中,它从来就不是僵化的、凝固不变的。这便意味着,开掘民族、地域文化资源本身即是一种深层的发现与交流,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宽阔的胸襟、多元的参照与启迪。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是否以开放的心态去开发和吸收。

另外,在学科建设中实现本土文化资源开掘与利用的丰富性和有效性,还与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相关。所以,我们在充分认识并注重合规律地开掘和利用其文化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始终强调原创精神的张扬与原创力的激发。一切过去时代的文化资源,都有在当下文化语境中重新阐释和创造性地开掘、利用的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要想成为生动、鲜活的“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都必须与当代及当代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相联系。所以,一切传统的文化资源要想在当代发挥作用,都要经历现代转换。其中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民族的、地域的传统文化遗产或资源,其本身并不能自然地成为新的艺术产品或学术成果,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成为具有丰富的当代意味的作品。二是虽然文化艺术生产(包括研究)与工业生产不同,其所依赖的资源可以反复使用,而且不是越用越少,但因其拒绝模仿和复制的特性,则尤其需要创新。

关键字:艺术院校,美术教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