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学术观点 > 艺术图像与时代精神
艺术图像与时代精神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12-01

潘鹤开荒牛雕塑1983年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从经济生活到思想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一系列新中国社会面貌的变迁,充分显示了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几十年来的努力。改革开放30年间的风雨历程,仿佛就在昨天。30年间,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发展中的时代,一个充斥着视觉文化的图像时代。因而,如果将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单纯以文字的形式加以概述,无疑是单薄的,以美术作品为代表的图像视觉语言,则可以补充文字表现上的不足,同时也能更好地构建中国近30年间艺术嬗变的历史和精神文化史。故而,适逢全国范围内掀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种种活动之际,美术界以特有的图像视觉语言加以呈现,就显得格外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艺术图像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关于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当下创作,是无法取代30年间基于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创作的。如果针对改革开放30年间的回顾性展览,仅仅是以新近几年中的美术创作成果以题材回顾的方式汇集展示的话,我们无法从历史的线性逻辑中,观看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也无法理解作品背后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的风貌和意义。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图像就是精神——改革开放30年广东美术馆藏作品专题展”,从理清广东美术30年间的发展现状入手,经过解构进而重构的方式,于每个具体的瞬间点滴间展现广东美术的发展变化。广东省的美术创作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分量,很多耳熟能详的美术作品都被很好地收藏在广东美术馆内。这样一次展览能放在广东美术馆,并且以广东美术馆藏品为主,是非常有意义的。从展出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所处的地位来讲,无疑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展览以6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加以梳理,但其中却又具体到了各个时期下的时代大背景,总结起来则是1976年至1980年间,批判理性的觉醒,人本关怀的复苏,自由精神催发了对形式语言的自觉意识,意义和理想获得重大的建构;1980年到1984年间,逐渐远离愤懑的批判,远离煽情的动机,在走向平和、讴歌新生活的明亮色调的同时,建构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追寻艺术的本体意义;1985年至1989年这一阶段,一元化的消解和多样化的确立,由消解走向确立多元独立而又相关的意义;1990年代以来,权威的弱化和失落,从而走向平凡,走向开放,开放性的空间使平凡和个性获得真正的意义,而同时,青年文化正体现出多元而富于活力和创造性的姿态。

同样采用归类总结回顾30年间美术创作发展情况的,还有今年10月由文化部艺术司与中央美术学院联手主办的“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展之“新时期美术”,同样是也对几十年间的发展变化从理论角度对具体作品做了归类划分。展览共由“反思文革:思想解放与人性复苏”、“乡土文化的现代性与艺术本体的回归”、“人文理性,自我表现与理性之潮”、“回归现实,‘新生代’与‘新伤痕’”、“集体记忆与文化身份,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经验’”、“都市人文,都市生存与文化消费”、“走向多元的人本主义,身份、阶层与个体存在”7个部分组成。  两个展览看似并不搭边,“图像就是精神”展重点侧重于展示三十年间南方的美术创作情况,“人民·历史”展则以全国范围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说话。不过前后两次展览虽然在具体划分上存在不同,但两者的性质却是殊途同归的。最终的统一实际上取决于新中国美术史上各个发展阶段间有着相对明确的界定,这种界定在根本上又取决于时代的特征,具体的差异则表现在由于区域美术门类的强弱项的不同,从而产生的具体作品上。

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0年,在这样一个时刻,美术界有这样一次机会可以试图观看来时的路。在那些被80后所不了解的时光、70后的甜蜜童年或被60后当成青春标记的历史中,每个人都希望看到个人、这个城市或这个国家是如何走到了今天。以改革开放为题,全国范围内的反映30年间美术界变化的展览,很大程度上进一步翔实梳理了自1949年以来至今新中国美术史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表现在近几十年间新面貌的美术作品上,同时,也表现在围绕作品本身从而引申出的美术理论构建上。从这些展览出发所积累的作品与理论资料,也会为今后新中国美术史提供了基本史实。 

关键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