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跳出“当代腔”的功利漩涡
跳出“当代腔”的功利漩涡
作者:    来源:博宝艺术网    日期:2009-10-29

记得去年有一位年轻画家对我说,他最近很留心看新闻,想从中找到一些国际买家感兴趣的“政治题材”来创作。迎合西方买家的“口味”进行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大“软肋”。

中国艺术多元呈现

自从“中国当代艺术”几位名将在国际拍卖会上走红后,一种“当代腔”便在国内画坛兴起。相似的主题,相似的趣味,相似的画风,一拥而上。“画家村”以大生产的方式大量制作出这类产品。在许多人心目中,“当代艺术”就是这样的东西。这恰恰是曲解了当代艺术。

当今之世,人类的艺术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型阶段。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诞生,艺术形成一些新的综合因素,孕育出新的艺术形态和趋势。当代艺术不仅仅是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架上绘画、雕塑这几种形态了。当代艺术无疑具有时代性、实验性、多元性、包容性和交融性。创新求变,成为我国美术界的大趋势。在抽象艺术、新水墨、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当代艺术领域,都有中国艺术家投身探索。但是,它们在前一轮的艺术市场热潮中遭到冷落。尽管它们或许更具备“当代”特征和学术价值,对中国的艺术发展也更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因为不符合西方“大买家”的“政治口味”,所以没有被大量收藏和炒作。

西方买家政治口味

一些西方人以冷战思维挑选并扶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实并不“前卫”,基本是传统的架上油画,风格也是西方早就玩过的政治波普和艳俗主义等。有人戏称之为“外销宣传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艺术品收藏热的兴起,西方买家敏感转向,对这批作品像运作金融衍生产品似的炒作圈钱。

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代艺术”的热炒,无意中给中国也带来了“好处”:一、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空前关注;二、在国内激发了不同理念艺术创作的竞争,刺激了画廊机制的兴起,打破了艺术家社会价值认可途径的单一性,不靠国家供养的“职业画家”方兴未艾。

功利泡沫迟早破灭

但害处也有:一、造成了艺术家对市场成功的盲目崇拜。旅美画家陈川曾说,他不敢回到国内美术圈来“混”,因为不能习惯国内同行的那种功利的氛围,似乎谁卖得价钱高谁就是“老大”。二、对青年艺术家乃至在校的艺术学子造成误导。他们纷纷追摹那些名利双收的“当代”名家画风,普遍形成了一种“当代腔”。最可笑的是,有的作品竟然是将几位“当代”名家的标志性符号拼凑成的。三、急速攀升的“当代艺术”市场行情,把公众的审美思维冲击得“昏陶陶”,不少人便一头扎进了这个波涛汹涌、金光闪亮的“艺术漩涡”。

“当代艺术”市场冷落,让大家有机会冷静下来。让我们从功利的牛角尖中走出来,放开眼界,走向更具宽阔胸怀的当代艺术。一些并不赚钱,甚至贴钱的实验性艺术,早已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世界。从金茂大厦、国家大剧院、鸟巢到电视节目的片花,乃至喝茶的杯子,都有着包括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抽象艺术等在内的当代艺术的功劳。广义的当代艺术造福全人类,狭义的当代艺术只造福个别人的口袋。

关键字:当代艺术,市场,拍卖,政治,画家村,行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