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书法今秋能否顺势而动?
书法今秋能否顺势而动?
作者:    来源:《艺术与投资》    日期:2009-10-13

帝王书法引领行情

北京保利2009春拍中国艺术品夜场中推出的“八帝翰墨——有邻馆旧藏清朝历代帝王书法”专题,15件作品全部成交,共拍得2489.76万元。该专题汇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等八位皇帝的15件书法作品,全部出自日本著名的中国文物博物馆——京都“有邻馆”。其中,康熙帝御笔《清慎勤》匾额(横幅)以655.2万元的成交价位居今春书法拍卖榜首。而在今春书法拍卖成交前十位中,两件作品均出自该专题。加之北京匡时推出的雍正帝《楷书题额》镜心以504万元价格成交,使得帝王书法在今春书法十强中占据三席。

事实上,这种重量级的专题拍卖带动行情的事情并不少见。如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佛像专场诞生了一个拍卖世界纪录——明代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以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佛教艺术品。而在这次拍卖之后,佛像市场行情一路飙升,无论从成交价、拍卖数量、拍卖场次来看,都是一个急速的提升。而2008年秋季,香港苏富比秋拍上,5971.68万元成交的乾隆御制《大阅图》绢本手卷也启动了本次古代书画的新一轮行情,同时将帝王“御制”的标签推向了一个高台。谁又能说,这次帝王书法不会引领一次书法行情的启动呢?

从艺术和历史的角度上看,帝王书法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充满“阳刚大气”、“正大气象”的帝王之气象,他们师法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董其昌的正统书法风格,具有雄浑、厚重、稳健的特点;再加之书写着特殊的历史身份,其同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宫廷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也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得以昭示。而中国书法市场历来有以“官位”论“价格”的情况,那么这种行情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谁人关注学者书法

书法更具抽象的艺术性决定了它的高欣赏门槛和收藏群体的小众化。因此,在历来的书画市场中,它始终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处境。直到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之后,书法市场才逐渐抬头。2007年和2008年,书法作品价格一直稳步上升。收藏逐渐转至学术性方向是去年经济危机以来艺术市场中的一大变化,这也为书法行情的启动带来了契机。在几年前的市场上,提到书法拍卖行情最好的也就是王铎和于右任等少数几人。然而,今春拍卖市场焦点却逐渐锁定了价格未被完全发掘的学者书法上,郭沫若、蔡元培、胡适等的作品价格都出现大幅上升,书法与绘画曾经悬殊的身价正在逐渐拉近。近日结束的中国嘉德第十八期四季拍卖会,成交总额几近1.4亿元,其中书画成交9578万元。郭沫若、蔡元培等近代学者估价2万至3万元的作品最终价升十倍,在本场拍卖会中延续加温。近代学者书法渐成拍卖市场的大热点。

观察近年郭沫若作品拍卖成交情况可发现,价格排行榜前10件中,有4件成交于2009年,包括124.32万元的行书七言联、107.52万元的行草书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册页、85.12万元的草书《满江红》词两阕、78.4万元的书法横幅、59.92万元的行书《满江红》镜心。

蔡元培作品排行榜前10名中,5件成交于2009年,其中价格最高的是成交于4月香港苏富比的楷书(67.232万元)。胡适的作品排行榜前10名中,也有4件成交于今年。随着书画市场的深入发展,新的收藏方向开始往学术性发展,学者书法也将在今年市场上掀起更大的收藏潮流。

除此之外,弘一、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溥儒、沈增植、沈尹默、于右任、林散之、启功、沙孟海等人的作品,价格指数一般都维持在数十万元之内,其中又多半在数万元乃至数千元之间振荡。

这两年,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认知逐渐被培育起来,这一点与西泠拍卖、北京匡时等拍卖公司的积极推动有着莫大的关系。业内专家表示,这样的势头还会持续下去,之后会逐步步入一个卖方调整策略,买家、投资者调整心态的时期,诚信的买卖双边关系和合理的价格体系将逐步建立起来。

书法行情缘何难启动

在中国书法市场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买字看名气。事实上,中国书法在古代主要作为取仕的一种手段,实用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来看待只是少数,这种对书法的意识延续至今,这也就难怪人们购买书法往往从其作者的地位、名气等非艺术价值方面来评判,而这种现象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显而易见的就是齐白石、吴昌硕等书画大家,其书法作品也是价格不菲;而如康熙、乾隆等帝王书法也是藏家追逐的目标,而这一现象也就令藏家忽略了那些名气不大、书法造诣却很高的人的作品。自从去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艺术市场人士开始更多注意到那些真正具有文化内涵、功力深厚的书画作品,而文人书法的崛起就说明人们越来越注重藏品的文化、学术内涵,而非简单的靠名气而论。

从另一角度来说,书法市场一直未能启动与大众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力也是密切相关的。“书画”,顾名思义是“书”先“画”后,但是对于两者的鉴赏上却是“画”先“书”后。人们可以对一幅作品品头论足,但是却很难读懂一幅字,这与中国书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画讲究直观上的视觉冲击,书法讲究线条更为抽象,而这种审美鉴赏中的差别也就决定了书法并非人们能够轻易解读。或许也正因为此,书画市场一直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界。书画难以读懂,市场需求就不大,拍卖公司对其投入也就相对较低,前几年真正的书画藏家数量增加缓慢。

而对于当下的书法市场出现“小热”这一状况,北京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指出,书法作品的买家范围很广,有行家、中小企业家、画家、当代书法家、学者等,成分复杂,这几年还吸引了一些新买家,主要是中等收入的,且大多是出于收藏而非投资的目的。而如今出现的这种书法热,还是初级阶段,短时间内出现大的涨幅可能较小,但毕竟价格低廉,没出现过大的涨幅,其潜力是毫无疑义的,有一天会厚积薄发。

关键字:09秋拍,书法收藏,书法市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