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市场解读 > 古书画升温后需谨防“追高”
古书画升温后需谨防“追高”
作者:    来源:美术周刊    日期:2009-08-15

在已经结束的2009年春拍中,古书画连创天价一枝独秀,走出了一波快速上扬的行情。那么收藏者应如何看待春拍古书画的快速升温?这种升温是否有其合理的成分?古书画收藏应防范哪些风险?当前古书画投资应注意哪些?

不要片面“追求名头”

古书画升温虽令人可喜,但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的眼球或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片面追求名头,动辄宋元或“明四家”,拿假画充数,实在令人担忧。有的拍卖公司号称征集到宋徽宗的花鸟、唐寅的行书、八大的花鸟,但拍品却令人惨不忍睹,离真迹相去甚远。如今“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画作在拍场屡见不绝,清“扬州八怪”的拍品更比比皆是,但相当比例是赝品。

以八大山人书画为例,不足一年上拍的就有百件之多,某家大公司一次上拍竟有数件!然笔者在几大拍卖公司看到的八大山人拍品却罕有真迹。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拍场上流通的八大山人书画岂不将大大超过国家馆藏?

当心假冒《石渠宝笈》

近年来,在古书画征集上国内买家格外迷信追捧《石渠宝笈》,由于被其著录过的拍品往往能拍出千万元的天价,于是大家开始纷纷在《石渠宝笈》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有的公司甚至拿它大肆炒作宣传。虽然《石渠宝笈》也收进了少量伪作,但皇家收藏毕竟非民间可比,到几大博物馆陈列转一转,铭心绝品大多是其著录过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回顾一下国内近几年拍价超千万元的古书画拍品,哪个不是打着《石渠宝笈》著录的旗号?恽寿平的《载鹤图》(3696万元)、马远的《溪山秋爽图》(3024万元)成交,莫不是拿《石渠宝笈》做金字招牌。但要警惕“金字招牌”有时也暗藏陷阱,搞不好大价钱买来的也可能是垃圾,这样的教训此前并不鲜见。笔者今年春拍所观上拍的《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近10件,但真迹确难见二三。所以,对待《石渠宝笈》千万要谨慎小心,特别是对那些冒充的《石渠宝笈》,要避而远之。

买家自身“能鉴会赏”

古书画市场之所以出现问题,关键是买家不懂鉴赏,缺乏真伪识别能力。一件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欲辨伪必先识真,识真是辨伪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个从未见过真迹的藏家,会对作品的真伪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欲投资古代书画的藏家,应想方设法观摩真迹。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大多珍藏于各大博物馆中,所以到博物馆去目睹它们的庐山真面,大约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最有效可行的办法。

在各大博物馆中,故宫、上博、辽博、南京博物院珍藏的古书画数量最多,体系最全,首博的古书画也颇值一观。多到这些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获益匪浅。等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不同朝代的时代差别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再回到艺术品市场后,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一些困惑也将迎刃而解。反之,如果未对真迹进行细致的研究与了解,而冒然在鱼龙混杂的拍卖市场出手,必将是盲人摸象,为制假者所害。

谨慎对待“名家旧藏”

近两年,国内部分买家对“名家旧藏”不辨真伪的大力追捧,已陷入一大误区。“名家旧藏”因其可信度高,号召力大,受到市场青睐,有其合理因素。但是名家旧藏因自身眼力所限或历史原因,其藏品不可能全部为真。无论是吴湖帆、张大千、王季千、唐云、王方宇,他们的藏品中都或多或少有一定数量的赝品。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人干脆打着“名人旧藏”的旗号,征集一批假画蒙事。所以对“名家旧藏”应谨慎看待,不可因其是名家旧藏就大胆闭眼购买,那样就大错特错了。

笔者认为,当前古书画收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因古书画价格较高,动辄百万,所以无论收藏和投资,都应把风险放在第一位,一旦买假损失惨重。二、应将收藏重点放在明清两朝书画上,对宋、元书画暂不宜不切实际,心存妄想。三、对当前某些不合理的价格不宜再追高,以防“上套”。四,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一家或画派专题收藏,风险小,收获大。

关键字:书画,拍卖,收藏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