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虚妄的权威
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虚妄的权威
作者:    来源:艺术中国    日期:2011-05-30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体制内的文人们人人自危,对敏感话题的噤声已经成为官方知识分子的常态。在新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里,五味俱全,五味杂陈,“弥漫”的或许不是希望,不是策展人所想象的那样在传递天朝上国的“威武”(五),剩下的依然是失望。

江湖与朝廷合谋,最终失去的是真诚与生命力,当野生的当代艺术带着某种众所周知的使命“出使西域”,它的命运是可以预见的。好比狼,倘若驯化了,便不再是狼。在通往威尼斯的道路上,中国当代艺术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也暗示了中国当代文化在向外输出时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

2011年的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定为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彭锋。对于彭锋其人,目前争议依旧很大。争议来源于彭锋的入选过程以及入选的方案。早有传闻说彭锋的入选是“内定”的,但是坊间争议的焦点不在于彭锋的人品,而在于彭锋提交的方案。方案中的两个方面争议最大,一是展览的主题,二是参展人选。

2011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illumination,可译为“光照”,或者“启迪”。而彭锋定的中国馆主题是“弥漫”,其核心载体是“五味”,具体是中药、香、莲、酒、茶五味。根据彭锋的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代表“全”,比如“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白朱玄黄)等。其实,老子《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五味并不能带来艺术感,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更加赞同“满招损”,相形之下,“大盈若缺”的状态才更加接近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道”。此外,彭锋的“五味”方案也依然没有脱离中国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桎梏,依然还在张罗着“剪纸与刺绣”之类的卖点。

而彭锋钦定的五个艺术家潘公凯、原弓、蔡志松、梁远苇和杨茂源受到的争议更加大。五位艺术家的作品从未在前卫艺术当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潘公凯乃潘天寿之子,现身兼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一职,一直从事传统水墨艺术创作。按彭锋的话说,选择潘公凯,不是出于其传统水墨画领域的造诣,而在于潘公凯2010年制作的名为《宇宙飞行器》的装置作品使得潘公凯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人物——很难想象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浸淫在传统水墨领域的老艺术家会忽然异想天开下血本做了那么恢宏的一个当代艺术作品。这之中也许有其值得玩味之处,但是说明了什么呢?显然是不能说明传统在当代的突破的。原弓其人坊间多认为其为炒作起家,原弓本人也直言不讳其商人身份。而蔡志松赖以成名的标志性雕塑作品《故国》系列从未被冠之以前卫的评论。如果说稍微靠点当代艺术的边,也只有梁远苇与杨茂源两位了。而选择女艺术家梁远苇还是源于彭锋策展方案中的“阴阳调和”的想法。当然,英雄不问出处,玩艺术不论男女,退一万步说,抛开这五位艺术家的身份背景和从艺经历,彭锋要求的“命题作文式”创作也是值得质疑的。彭锋提出“五味”概念,五位艺术家相应提交方案创作作品,可以想见,艺术家一开始就把自己划入了一个怪圈当中去创作作品。更何况,到底是彭锋是艺术家还是五位艺术家是艺术家?依循当代艺术圈的风气,这里彭锋更像是地道的艺术家,而五位参展艺术家更像是艺术家彭锋的助手。

艺术“为人民服务”!

归根结底,但凡冠之以“国家”之名,就一定无法逃避成为权力牺牲品的宿命,威尼斯也不例外,有国家馆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权与利的纠纷。中国馆刚设立之初,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迎来今天这样火到爆的天价横行时代。回头来看,第一次中国馆主要策展人是日后成为中国美术馆馆长的范迪安,而第二次中国馆的主要策展人是牛逼到可以让马英九的女儿做助手的后来做了北京奥运开幕式和国庆60周年庆典焰火师的蔡国强,可以想见中国馆在成立之初便已经定好了日后发展的路线。游走体制内外的侯翰如进入国家馆的视野并不奇怪,但是卢昊成为了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人至今依然是不解之谜,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失误”,不论从哪方面看,卢昊都没有充分且必要的理由入选“国家队”。及至于今年的这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总算是“步入正轨”了吧。一言以蔽之,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无论花落谁家,首要的必定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在威尼斯有中国馆的当代艺术,的确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面对国内外资本的合围,面对特定时代权力的操纵,中国馆往日的权威走向了虚妄,中国当代艺术处境让人堪忧。

关键字: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虚妄,权威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