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广军:看画家是怎样看城市的
广军:看画家是怎样看城市的
作者:广军    来源:    日期:2010-09-07

这一次的画展叫“观城”。城有什么好看?总是没走近过它的人看着新鲜。明朝那会儿的画家戴文进,第一次到杭州,看到巍峨的城墙就晕了,行李让挑夫扛走了都没注意。毛泽东在夺取政权上是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建国了,对老革命来说,就是“进城了”,从那以后,一切都有了分别,“城乡差别”有了,1958年,以为连城市带农村都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然而,农村依旧是农村。今天,“贫富差别”管你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摊上了,你登上“东方明珠”反倒看不清楚。不是高楼大厦,因为,在你手里没钱的时候,根本想不到它,甚至懒得看。

城市是个什么?是一个国家的“神经结”,大大小小的城市形成一面网,什么问题都会反映在这里,也在这里解决;因此,它也就成了很多很多人的生存的希望,尽管城市越来越不可爱,今天已经不大会有“城里的人想出去”的愿望了。

中国的画家,了不起的,也就是在农村租一角的地方,以为很“田园”了,以为很利于灵感的“迸发”了,其实,连一个礼拜都未必离得开“超市”,眼光还是盯着有大楼的地方(我家住北京,我住的那个地方叫‘望京’),留大胡子也没用,穿“唐装”也是没用。听着音乐,没心没肺地画一堆呆傻的农民,钱,从城里的银行打过来……

既然离不开城市,说明它有吸引我们的地方,有让我们激动的东西,当然也有许多的迷茫。比如到了巴黎,我会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占领了它,一张照片里的那个一边高举着手,一边在哭泣的男人,巴黎失陷了,等于法国失陷了;我会联想到南京的大屠杀,大城市呀!看到今日的巴黎,二百多年前的建筑动也未动,依然存留着“印象派”的色彩,我想赞美它,但是,缺着一个“血脉”,我赞美不贴切;在瑞典,我看到城里的一条马路铺到几棵不起眼的树木跟前拐了弯儿,只是因为路铺到那里,就有市民打着标语、喊着口号不让碰那几棵树,我为这一点感慨了好几年。我居住的城市的领导经常说“要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可是,我门前的那一条河水,虽然两岸砌了石头,水却越来越臭……

我可能看城市的丑多些,其实,还有美在,就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在他们的憧憬里。

“拆”字,像一道“符咒”,隐含着一个“不破不立”的心思,只要开发商和某些当官的勾结到一起,就“拆”不断,把不该拆的一股脑拆掉,这些人拆掉了历史,拆掉了文化,拆掉了情调。可又有什么办法制止得住?北京老百姓说,四围的城墙,早年儿就拆了,走了“气”,现在嘛,爱拆就拆去吧!这样一来,“瓜棚豆架”在城里是难得找见了,胡同里,汽车穿梭,僻静不存在了,然而,在逼仄的大杂院里仍然有故事产生。城市是有性格的,可能在小白领那里,可能在出租车司机那里,可能在街边遛鸟的老头儿那里……却不一定在市长那里,虽然他被称为“城市的设计师”,如果他不大想得长远,城市就形不成性格。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版画家李桦先生作了一张版画,题目是《一楼建成一楼又起》;古元先生作了《鞍山钢铁厂的修复》、《京郊》和后来的《玉带桥》,沈柔坚先生的《上海雪夜》,还有许多版画家都做了表现城市的创作。他们感受着一份新鲜,他们真的激动!是他们真心想告诉人们一些新鲜!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的北京饭店扩建,全国各地都有画家来坐在对面画它。修成一个大方盒子,有什么好看?也许还是新鲜感?很复杂的心情,“四人帮”歇菜以后,看什么都新鲜!

中国版画家与外国版画家“观城”大概不同。他们看多了城市的“新鲜”,就像看多了古典油画;他们久违了“翻天覆地”、“暴土扬尘”,享受安静犹如享受空气的清新,如果墙角的那块石头几十年没人移动它,那才叫“宜居”!所以,满足以后,他们往往乐意寻找城市的更深层的东西,是城市的灵魂吧?如果他们也有不满意,大约也会骂,我是这么猜。中国版画家宽厚,有“纵向比较”的习惯,国力富强了,城市大改观了,从前想不到的好!今天就会抑制不住地激动,画下它!这样的作品,有些免不了肤浅,但是,开始有人思考了,也有了不肤浅的东西创作出来。这或许就是办这次展览的一个意图——看画家是怎样看城市的?

2010 年7月20日

关键字: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版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