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1905年,英国传教士塞缪尔·博格理(Saumuel Pollard)一行使徒,在以贵州石门为中心的滇、黔乌蒙山区,创办了近百所学校,建立、联结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上万名苗、彝族学生(其中两名苗族博士、两名彝族博士),并为乌蒙山区的苗族人创制了苗文,译出苗文《圣经》,为乌蒙山区的父老乡亲创建了医院、教堂、校园、孤儿院、麻风病院、足球场、游泳池等为民生、民智不可或缺的文明设施。对此义行,1914年石门全体学生感恩敬立的《溯源碑》如此赞颂道:“十年灌溉偕良友,创字释经,两度梯航与细君,分班授课。故叫万花齐放,遂使良苗一新。叱石成羊,亚伯拉罕之子孙,攀门附骥,衍马丁路德之薪传。天父恩何等昭彰,圣神力不可思议。”1915年9月15日,博格理为救治罹患伤寒的石门苗、彝、汉族学生被感染,病逝石门,走完光明的天路历程,时年51岁。
1908年,风华正茂的英国传教士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远渡重洋,来到同样属于云贵高原的云南西部怒江傈僳族聚居区,为傈僳族人创制本族文字,翻译《圣经》,建立教堂,创办学校,培养了数千傈僳族人的孩子;他和博格理一样,也为傈僳族人开办了诊所、医院。他与边民为友、以崇山峻岭为家,历经患难、多次濒临死亡边缘,终因辛劳成疾,罹患脑疟疾病逝在他的“第二故乡”怒江傈僳族人部落,埋骨云南保山松林间,魂归天家,时年52岁。
“一粒麦子若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百年沧桑,烟云过目。上帝的大能拣选了博格理、富能仁一行使徒,借着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见证了世上确有一种“无缘无故”的大爱,这大爱超越于种族、家国、阶层以及一己之利,令一切偏见、冷漠、自义与骄傲在此面前都无地自容。追问终极缘由,乃是源于神爱世人,爱的种子方才播散于人们有信心的灵命。灵命者,本乎恩典与真理,卑微如一粒芥子却生生不息,虔诚纯洁若赤子之心而与神同在。为了缅怀、念记近百年间为中国西部福音文化与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生命的诸多卓越的英籍教育家和使徒,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批评家岛子策划,协同北京真光艺术家群体联合发起,并在浙江省华福慈善基金会资助下,邀请主内(以及慕道)的画家、雕塑家、摄影师,音乐创作人远赴贵州石门坎和云南怒江地区采风,以使徒们挚爱中华、荣神益人的感人事迹为题材,结合云贵乌蒙山区苗族、傈僳族的人文风物,创作了一批丰富、新颖、深刻的艺术作品,奉献给世人。
展览主题
本展览为纪念性的艺术巡回展览,展览以丰富、新颖、深刻的当代艺术作品,以及滇、黔本地属灵之实物,来纪念以博格理、富能仁为代表的一行使徒所行的神圣事工,缅怀其圣洁,追慕其公义,秉承他们爱上帝、爱中华、爱弟兄姊妹、爱人如己的崇高精神;赞美造物主在愚拙人身上所彰显的超奇智慧,在贫弱的人群中所成就的丰富恩典;领受并担当个体生命在世上“作盐作光”之使命和道义;藉此充实当代艺术之价值涵义。
展览结构和展品
本展览分为六个相互关联、互为意向的单元,力图把展览主题的整体意义体现在每件作品主题和题材之间的联系上。
第一单元 赞美(暨开幕式)
“凡有气息的都要赞美耶和华。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诗150:6)
苗族、傈僳原声唱诗班献诗
演唱时间约40分钟
领队:作曲家杜佩良
第二单元 种与收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126:5)
本单元展示伯格里、富能仁的教育和传教业绩,包括两个方面实物:
一、伯格里、富能仁的肖像照片,生平介绍,墓志铭拓片、墓地照片,教区、学校、医院及自然环境旧照片,生前用具等。
二、苗族、傈僳族属灵的实物:包括老版本民族语言圣经、十字绣、带经文的民族服饰,残存的碑石拓片,现有教堂、礼拜活动、村寨及学校照片。
搜集整理:欧阳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