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充满“闹剧”的798双年展
充满“闹剧”的798双年展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09-09-04

在人们刚刚停止了对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抱怨”不久,第一届798双年展“迅雷不及掩耳”地诞生了。这本来是可喜可贺的,可终究还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变成一个“遗憾”的双年展。

重要的不是艺术,是消费</B>

一开始,798双年展就定义为“自助性的双年展”,这让798双年展在整个星球范围内开了一个先例:艺术家没有展览补助,需要自己解决材料费、设备问题(西方的艺术家可向基金会申请资金);策展人不拿费用,没有策展费。人们都要为自己参与双年展而消费,观众需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入参观主展单元。而事实上,在开幕当天,除了参与报道的媒体记者,连不少参展艺术家进入主单元参观都得购买门票,这多少让艺术家们都觉得脸上无光,扫兴而归。

20块钱一个双年展,按说也便宜,但不少人还是“怒”了。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这里不是美术馆,为什么要学美术馆卖门票?可你也许没忘,798双年展一开始就说明是全自助性质的,在798双年展这里,重要的依然不是艺术,是消费。据国内相关媒体统计分析,双年展期间798艺术区会接纳13万左右的参观人群。也就是说,双年展期间假如能接纳13万观众,光门票就可以创下260万的可观收入。再加上798园区内各种饮食消费,书籍消费,服饰消费,艺术衍生品等消费,收入再翻上两番都没问题。一个廉价的双年展背后所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相信也是798双年展模式的出奇之处。

人人都是艺术家?

行为艺术单元的策展人在开幕前临时宣布退出798双年展貌似的确给双年展总监出了一道难题。一开始,拥有“范跑跑”和“重庆钉子户”等“豪华阵容”的行为单元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偏偏选择在最后关头退出双年展,多少让人觉得有点造作,因为既然你退出了,但还是占用了行为单元的展览用地,还是照样在798展出,而不是选择放弃,或在另外的时间做这个单元。行为单元的退出让人看出了整个双年展团队的管理及协调的不善,不然,观众可要疑心:难道行为单元的退出根本就是策展人的用意,根本就是“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范跑跑”和“重庆钉子户”等人一开始都是被主办方所不允许出现在现场的,这也是行为单元最终退出的最大原因之一。而当“范跑跑”的身影出现在广场空地时,所有的镜头无一例外地对准这个有争议的男人,所有的关注者无一例外地听着这个男人“讲课”给大家听。殊不知此时,798另一条街道的主展场的人们还在为苦苦等候进场而慢慢失去耐心。

“范跑跑”的出现据说是迎合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思路。这种说法在笔者看来仍然是无聊的,当人人都是艺术家时,也就没有了艺术家,也就没有了艺术。现在看来,博伊斯还远不足以让艺术消失,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说法依然存在着威慑力。一样,“范跑跑”还远不足以支撑“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说法,为什么策展人选择的是“范跑跑”,而不是“朱炮炮”,也不是“王泡泡”,或者别的什么?“范跑跑”依然不是艺术家,他只是以一个非艺术家的身份做了一件作品,仅此而已!说到这里,似乎重要的依然不是艺术,不得不说,这正是此届798双年展的悲哀之处,甚至是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悲哀。中国当代艺术所努力的改变,艺术家所努力的改变,批评家所努力的改变,在今天透过一个“事实”,发现依然没有改变,难道不残酷么?

另外,其他系列的行为作品也几乎不值得一提。798时态空间里上演的“砸玻璃”,在两个月前的威尼斯双年展已经有一个哥们砸过玻璃了。“装聋作哑60天”的哥们难道不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艺术家杨福东已经有了“一个月不说话”的作品?“请剪下我一缕头发”在1964年的小野洋子的“剪成碎片”也可以找到根据,等等。“山寨”一词的流行化让“艺术山寨”慢慢显得理直气壮。这些行为艺术的“山寨性”还是让行为单元显得很苍白,也千万不要再有人企图争论这些作品有“差异性”或者别的什么“转化论”。至于最牛的“钉子户”也只是很“直白”地把当时的现场版缩小为“微型版”放进空间里(此单元本来会由户主吴萍现场给观众讲述她经历的故事,后被告知取消)。总体上讲,这些作品与20年前的“89现代艺术大展”的行为艺术相去甚远。

如果说足够多的吸引眼球和足够多的舆论争议已经造成了行为单元的“大获全胜”,那么也只恰好证明了此次双年展的失败。

798双年展就是一场闹剧?

此次双年展主题展以“流动的社群”命名,此次主题展在被提出之后还是受到了不少的关注。策展人朱其称自己选择的不一定是名艺术家,主要邀请的是作品能够反映主流体系之外的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非主流人群。整个主题展呈现出一种民间存在状态。就像策展人朱其在主题展文章所表述的:中国“当代艺术”尽管在商业上和国际化上很成功,但与中国的本土现实总体上还是脱节的。国外策展人詹妮弗·康拉德也指出,这次主题展是一个新的社群意识,在中国需要从流动社群的周围被启发。此次双年展貌似无时不在想告诉观众它的开放性和独立性。

除了行为单元的“暴躁”外,798双年展各分单元显得格外“温文尔雅”。包括有林大画廊、千年时间画廊、圣之艺术空间、梯级艺术空间、东京画廊、仁艺术中心、艺美基金、“其他”画廊、白石茶馆等画廊在内的各分单元彼此独立展出,但稍显“安静”,展出地点的分散及主办方宣传的不利让笔者怀疑到底有多少人是完整地看完整个双年展的各分单元。

有一些艺术家就犀利地指出,“社群”是不错的主题,但旧有的经验(包括展览组织、艺术家的选择、展务、管理以及与官方的协调与谈判),展览实践以及与艺术家的沟通与交流上乏善可陈。

事实上,798双年展当天,艺术家早早被“清场”;有一些艺术家作品被令撤销;还有行为单元的策展人宣布退出双年展;据说陆续还会有少数艺术家不满双年展而退出;甚至还有个别艺术家因为主办方没人去运送他的作品而退出展览。紧接着开幕式又闹出“砸啤门”,行为单元差点闹出“打架门”,可谓闹剧不断。乱,成了此届双年展最凸显的气质。我们不难发现与威尼斯双年展的争论不同的是,很少人提及双年展主题等层面的学术批评,其实开幕式当天不难看出,业内专业人士并没有太多人到场观看,更多的只是游客及媒体。换句话说,来看“热闹”的居多。

最终,双年展很轻易的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到798消费的人群中,来不及一声叹息。

关键字:798,双年展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