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展览评论 > 中国当代艺术的性格研究
中国当代艺术的性格研究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3-26

同时,希克的藏品则展示了新一代艺术家充分发挥自由,勇敢探索新媒介,包括水墨和装置到表演和摄影。传统中国艺术的支柱之一——对古典和传统的尊重——在这部分作品中不仅让步于个人表现的趣味,也在新的讽刺、批评、玩世不恭、哀叹中消逝。

笔者并非所谓“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如方力钧和岳敏君的追随者,许多人认为他们受波普艺术影响的笑脸机器人是新派中国艺术的缩影。但是笔者却偏爱更传统的现实主义画家刘晓东。他的作品有时看上去会显得多愁善感,但是这里的群像作品“吃”则非常具有当代现实主义的敏锐性。这幅画中,六个身着泳衣的人在海边野餐,摆出拍照的姿势。他们的姿态和面部表情既是不经意的,也是自我保护的,明确地显示出他们的个性而没有一丝歪曲。

徐一晖的“读红宝书的男孩”是一尊半身瓷像,一个小男孩在读着红宝书。男孩的脸上流出一滴泪,红宝书上则点缀着花朵。作品的意味颇为神秘,被启发性地置于一尊十八世纪的微笑男孩的瓷像旁。

在关注中国美学的永久展厅还有类似的陈列,如一件图案丰富的满族长袍挂在王晋的同主题透明塑料变奏作品旁,称为“中国梦”。

这个展览的主体被划分成若干主题部分。在“城市变迁”主题中,可以看到罗氏兄弟精彩而诙谐的上漆拼贴画,讽刺了汉堡和可乐为代表的消费主义,以及王晋著名的行为装置作品《1996中原•冰》的照片记录。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关注于采用传统技法或主题的艺术家,观众很难不被刘炜的大幅数码照片“看似山水”逗乐。这幅作品看上去很像传统的雾气缭绕的山水水墨画,细看才能发觉那实际上是许多双双弯腰的人体构成。

当代中国艺术不乏此类吸引眼球的障眼法。这类作品尽管令人印象深刻,却很少能真正打动我们。另一方面,陈光武和路青则采用了传统的卷轴画形式,通过对画笔的耐心运用,将沉思、微妙、热情的精神倾注于画面空间。他们的作品不循常例,却呈现无与伦比地美感。

卢昊则带为我们带来了两个世界的精华:既有在新的自由空间批评和讽刺的通俗智慧,也有中国艺术中流传数千年的对技法的投入和诗意地表达。他的作品“粒沙”是一件需要用放大镜欣赏的微雕作品。在一块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石头表面上,他雕刻了一名工人的生平。

上一页  1 2 
关键字:当代艺术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