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艺术世界》2011年6月253期
原生的王国——“天真画派”的故事

感谢安东尼·帕特罗 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Anthony Petullo, Milwaukee, Wisconsin, USA)以及 简·凯利尔 美国纽约 St. Etienne 画廊(Jane Kallir, GalerieSt. Etienne, New York)提供图文资料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New Orleans Museum of Art|图片提供

这些住在原生王国里的艺术家们都非常具有创造力。他们并不同于那些经过训练的艺术家那样不时地尝试各种风格和媒介,而总是从头至尾保持着一贯的风格;他们从不或者很少去模仿其他艺术家,或向他们借鉴点什么技法。虽然在英国、欧洲大陆或者美国,这些住在原生王国里的艺术家们被冠以不同的定义,但是纵观他们的作品,我们能看到的是最为直接、简单、不加修饰的内心表达。他们一反成规的传统艺术训练,用线条和色块打造出了一个纯粹的世界。

“天真画派”(Art Naïve),这个几乎已被学术界默认的名字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既合理又过于草率。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常习惯地将这些艺术家称为“非主流”1 或者“民间”,但是“自学艺术”(self-taught art)2 一词似乎是他们最为标志性的注解。

20 世纪早期的欧洲,社会文明正呈现不可逆转的下降之势,此时“自学艺术”作为文化的另一种选择被构建了起来。然而,有别于同一时期其他的现代艺术运动(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等),“自学艺术”看重的不是创作者的身份,而是那些怀揣在心但难以达成的梦想。当我们得知一个自学艺术家受到了外部影响进行创作时,关于绝对原创的神话会受质疑;而当一个艺术家卷入丑恶的市场时,艺术纯粹性的神话就会被打破。这个与专业若即若离的人群有意无意地默默守卫着自己的底线。

现在我们公认的第一个“自学艺术家”是法国的税务员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其创作才华在 20 世纪早期被发现。卢梭画笔下的人物大多如儿童般纯真,因而他也被称为最原始的“天真派”。继卢梭画作中的“天真”后,艺术界对“天真”这一风格有了更多的发现。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彼时现代主义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大范围的认可和响应。

在欧洲和美国,第一代的“天真”艺术家们画风很传统,他们大多由于经济原因而不能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但他们追求的目标仍然是传统学院派的风景画、肖像画以及静物画。这些艺术家的原创性在于他们能用自己发明的点对点的方法,将看到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经历(哪怕是错误的)或通过直接的观察来进行创作。

当然,伴随着“天真运动”的兴起,另一种与之相关却又有明显区别的现象也悄然诞生,那就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所进行的创作。不同于“天真画派”,这些人的作品很难得到公众的关注,更别提获得画廊、美术馆或是私人收藏家的青睐了。幸运的是,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和“梦的解析”的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于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研究热情。而在战后,不少主流艺术家的作品也受到了这类艺术创作的影响,如奥地利的阿努尔夫·莱纳(Arnulf Rainer)以及最具典型性的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

詹姆斯·劳埃德,《狐狸》,(James Lloyd, The Fox ,ink and gouache on paper),1963,纸面水墨和树胶水彩画,14×20 英寸,Anthony Petullo|图片提供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即杜布菲正式开始其艺术生涯时,与欧洲先锋派提倡的抽象主义不同,“天真艺术家”们依旧执着于令人舒心的风景画和怪异的肖像画,并受到公众的欢迎。不过,随着“天真”元素成为问候卡、儿童书籍插画和日历上的主要内容后,人们开始越来越难以区分“天真艺术”和“虚假天真”了。杜布菲最初收藏的是精神病人的作品,但和他之前的先锋派艺术家一样,他真正寻找的是那些未受污染也未受到布尔乔亚文化影响的艺术:即一种原生的艺术。之后,杜布菲发明了“原生艺术”这个词。然而,这个词先天就难以定义。所以对于何为“原生艺术”,杜布菲更依赖于用主观标准去评判。他曾一度承认“原生艺术”不仅存在于精神院的墙内,也存在于墙外。

说到底,有谁能来衡量艺术家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距离呢?很多先锋派艺术家都曾借助“自学艺术”来稳固他们的成就:来证明他们与闭塞的同行之间的差异;来证明他们并没有被万恶的现代性所污染。在美国,个人艰难的奋斗历程、草根的活力、民族多样性和自食其力的精神,也让“非主流艺术”成为了民族优秀品质的典范。“自学艺术”更多地让这些热爱艺术的人了解了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自学艺术家”本身。

不管是被称为“天真艺术”、“原生艺术”或者其他,回首整个20 世纪艺术历程中的自学经历和作品,我们忍不住感慨:当我们对现代性、正义、坚忍不拔的人类精神感到绝望的时候,正是他们的作品拯救了我们。

艺术界深信这么一个道理:倘若一棵树在空荡的树林中倒下,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声响。于是,整个艺术界便开始执行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将这个声响记录下来。

在接下来的专题中,我们将向您介绍 19 世纪至今数十位画风独特的“天真”艺术家。也许,他们的原生王国里用点线间交织起来的,正是那个平凡的、被你我忽视的梦。

------------------

1 “非主流艺术”(Outsider art)最初指欧洲人所说的“原生艺术”(Art Brut),但是在美国,“非主流艺术”却又奇妙地涵盖了民间、环境、业余爱好者的绘画作品,甚至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Mentally Ill)的作品。

2 “自学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界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此的研究最初始于欧洲,后来在美洲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分支。

亨利·卢梭 Henri Rousseau/法国(1844-1910),《梦》,(Henri Rousseau,Le Rêve ),1910

(刘焰|文)亨利·卢梭 27 岁才开始真正拿起画笔。他当过公证记录员,做过 5年军人,复原后进了税务局,负责征收进入巴黎的红酒及烈性酒的入市税。多年以后,他的剧作家朋友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送了他一个外号“税务员”,从此,美术史上有了一位“税务员卢梭”,倒很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亨利。

卢梭最初画画只为自娱自乐。40 岁那年,他获得在卢浮宫临摹作品的资格。应该是在那里,他完成了自己的绘画教育。可惜他临摹的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我们可以推测他对古典绘画的三维透视法并不陌生。但是,他自己作品的构图却主要采用平面的二维空间,只在局部使用透视法,画面因失重而产生稚拙梦幻之感,正因为如此,诗人吉约姆·阿波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以“天真”形容卢梭的绘画,天真画派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热带丛林是卢梭最喜欢描绘的主题之一。其实,画家一生不曾离开法国。也许,单调的生活更能滋养天才的想象力,画家脑海中的珍禽猛兽和奇花异草反倒比真实的更加鲜活。据说卢梭一定要开着窗子才能作画,因为葱郁的花草会让他感到窒息,!《梦》是卢梭最后一幅作品,裸体的女人斜卧在长沙发上,硕大的艳丽的花朵围绕着她,狮子瞪着惊讶的眼睛,打量着窥探丛林的视线。在朗朗如日的月光下,一切都显得快乐、富饶、生机勃勃。当时,卢梭正在恋爱,梦中人与梦中景完美结合在一起,寄托着他的希望和幸福。这是一个仲夏夜的旖旎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