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 > 展览文章 > 人·境前言
人·境前言
作者:梁丽春    来源:品博艺术网    日期:2011-09-20

“境”字,从表象的理解程度上而言,一般会令我们联想到环境的概念,而对于“环境”而言,依其属性,又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但是一旦与人相关联,那么自然而然解读的侧重点就会偏向于社会环境以及心境。“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生存在一个由各种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以及各种复杂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大环境里,与其他各种客体之间,甚至于与自我主体之间,都在发生着复杂的关系,这些复杂关系的存在与交织,不仅构成人生存的环境,也在造就和影响着人的心境。

“境由心生”,顾名思义,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而决定的,而人的心境亦是由周遭的环境以及自我对于环境的解读与诠释所决定的。展览取名“人·境”,此处的“人”,不仅指艺术家,还包括在社会环境里生活的每个个体,而此处的“境”也并非狭义的社会环境,而是包括了人的心境。

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虚假、浮躁、飘渺、堕落、错乱和媚俗的文化时期。同时,也再一次见证了商业资本和政治体制对文化发展强大的威慑力,他们在不约而同的制约、导向、牵引、蹂躏和扭曲文化的自由生长和发展。我们就生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当我们如梦初醒,静观身后的“碎石片瓦”时,不禁有一种惊慌,迷惑之感。与其说我们生存的环境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不如说我们自身有太多的欲望和贪婪!作为文化个体的孱弱之力,虽然不能与强大的商业资本和政治体制对峙,但至少可以坚守一定的距离、理性、判断、姿态和理想。

有人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纠结而缠绕。艺术创作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环境的还原,更是对社会深层次的解读。面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剧变,如何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传统逐渐缺失的多元社会环境下,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来强调自我体验的认识和自我价值的判断,是以“人·境”为此次展览命名的构思所在。

本次参展的五位艺术家武俊、胡俊、张翊、杨世斌、杨鹏,是昆明99起艺画廊北京站此次798艺术节主推的艺术家。他们年龄跨越50后到80后,又同来自西南,出生于不一样的年代,对所经历、认识的社会发展有3D般多重立体的感受。武俊、胡俊、杨世斌、杨鹏以不同的形式、角度出发,通过环境来营造人的语境,表达人的“心境”,呈现当前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的切实生存环境及精神状态。而张翊的作品,则采用了看似传统而非传统的创作方法和表达形式,张翊用油画表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组成元素及对象——“线”、“山水”。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与审美的角度下,所传达出来的是艺术家本身对于当下社会环境下对于传统缺失的叹息和无奈。根据“人·境”的展览主题和昆明99起艺画廊北京站的特定展示空间,五位艺术家的作品,都立足于自我的观点而反应出个人创作的结论。由前面四位艺术家显性的以当代生活的环境及人(或肢体,或神态)的表达到张翊隐性的从当代审美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在当代生活语境下的缺失的阐释。五位艺术家所要表达的,都离不开当代社会生活及环境下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心境”。

此次展览,致力于西南绘画的艺术呈现,没有任何预设性的结论,亦不强求任何统一性的表达,正如周遭的环境给予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体验及感悟。“人·境”,境由人心造,也由社会环境造。“境”者,可为此境,亦可为彼境。

2011年9月18日写于北京

关键字:人·境,前言
分享到:
展览链接
网友评论
用户名
验 证
· 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言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提醒: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谢谢配合。